.

川人乐于享受,其民风淳朴

新世纪以来,审美文化研究得到进一步延伸和应用,开始出现审美文化史、部门审美文化、民族审美文化和地域审美文化等具体研究。由于审美文化的研究范围更加具体了,饱含着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的川菜,自然也就成为审美文化研究的对象之一。审美活动是一种能够对社会成员的精神发挥教化作用的特殊意识形态。只要是进步的、符合社会和历史发展取向的人类活动,就应该是一种审美文化。

就当下的审美文化研究来说,还处于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之下,特别是大众文化的发展及消费文化的介入,这让审美文化的传播方式与之前审美文化的建构时期有很大不同。比如:影视、网络等大众媒介的出现和普及,让人们的审美传播途径和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文化的接受方式。其实,很久以前巴蜀人就已经有了审美的意识,他们开始注重菜品颜色的搭配,饮食器具的造型等。

在长期的积累中,人们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并通过审美鉴赏这种手段把自己的一些审美观念融入到川菜当中,使川菜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随着川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并不是把川菜当着食物,而是把它当作艺术品来欣赏。本文主要针对餐桌上的川菜来进行研究的。就餐桌上的川菜而言,是厨师们通过对原材料的搭配,调料的使用,有目的有意识的去创造川菜的美,使人们在品尝川菜的过程中达到身心的愉悦。

川菜已然成为了审美文化的物化产品,厨师们创造了川菜这个物化产品的审美价值,食客则通过审美鉴赏把他们的审美观念融入到川菜里面,使川菜成为审美对象,让人们对川菜产生审美兴趣。从地理位置来看,四川所处的地域环境是很有特点的。从南北方向看,它处在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之间,既是我国南北交通的要塞,又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地。

从东西方向看,它处在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上,又是西部畜牧民族与东部农业民族交往融合的地方。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四川描述为一个“盆子”,而我们就生活在这个盆子当中。肖建斌在《千秋川菜》中曾这样描述川菜:“川菜属于山河文化,高山、盆地、平原、大江、大河,多姿多彩的地貌就陶冶出了川人审美上的一种阳刚大气的追求,凝聚在川菜上也是对阳刚的一种追求。”哪从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四川受到群山环绕,这样的地貌使川人具有了审美上的阳刚大气,川菜受到这种地貌的影响也表现出阳刚大气。

从物质生产来看,自古以来成都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华阳国志·蜀志》中就对此有所论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圆从这里可看出,四川地区已不在受水旱的困扰,农作物有了保障,就算在饥荒年代,四川人也很少挨饿。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大规模移民入川,这些移民带来了自己的生产技术以及当地的一些蔬菜和瓜果,使四川的物产更加丰富。

在《华阳国志·蜀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其山林,泽渔、园圃、瓜果,四节代熟,靡不有焉。”这为川菜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从社会发展来看,四川的发展与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开明王朝建立后,蜀王室为了开拓疆土发动了战争夺得秦国的城帮。虽然这样,双方后来经过激烈的斗争,秦国消灭了蜀王室统一了巴蜀。在秦昭王统治时期,派李冰到蜀地担任郡守。李冰到成都后,开始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和发展经济,使川西平原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经济繁荣。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后各个朝代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为川菜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到二十一世纪,社会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川菜也在这个时代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从国内逐渐向国外发展。

从民风民俗来看,川人乐于享受,其民风淳朴。《隋书·地理志》记载的四川民风:“其风俗大抵与汉中不别。其人敏慧轻急,貌多蕞陋,颇慕文学,时有斐然,多溺于逸乐,少从宦之士,或至耆年白首,不离乡邑。人多工巧,绫锦雕镂之妙,殆侔于上国。贫家不务储蓄,富室专于趋利。其处家室,则女勤作业,而士多自闲,聚会宴饮,尤足意钱之戏。

小人薄于情礼,父子率多异居。其边野富人,多规固山泽,以财物雄役夷、獠,故轻为奸藏,权倾州县。此亦其旧俗乎?”从对蜀地的描述可看出,蜀地交通闭塞,蜀地百姓很少离家,蜀地的百姓潜心为官之人较少,更多的沉溺于享乐,喜欢慢节奏的生活。在以上条件的影响下,川人的审美意识开始产生,他们有意识地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