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计划#
文/泡海椒
蜀腴,民国中后期上海新式川馆楷模。孤岛时期,它是沪上各界之寄情场;流离年代,它是旅沪川人之委身地;解放前夕,它又是仁人志士之联络处。十余年间,它随行就市,屡出新裁,却从未更其址,从未易其主,从未改其心,固守川味,从一而终。
01.虚假繁荣
沪上川馆,自民初式式轩、醉沤斋首开先河,其后都益处、兴华、陶乐春、美丽率众并举,奋发十余载,终成菜馆业重要力量。至三十年代中,锦江、小花园、成都、蜀蓉、蜀腴等一批新式川馆相继崛起,立足租界南北,克绍鼎簋,踵武赓续。
所谓新式,不过较十年、二十年前以论,经营上特有不同。在前,式式轩诸馆,多为遗老左右,珍错横陈,文酒风流,承袭官场派头;都益处诸馆,多由川厨主导,地道真味,雅俗共赏,传统行家作风;而新式川馆,则军政文商诸界皆有涉足,集百般心思于一业,遂能博采众长,接驳新潮,展露别致气概。
此番变化,确因时局所致。当时,上海经济不景气,菜馆业却呈一派虚假繁荣。一方面,人口持续增长,饮食需求攀升,各路资本涌入,新馆层出不穷,盛况空前。另一方面,高价筵席消费式微,大小菜馆纷设小吃部,以经济小餐、半价小吃、赠券打折等方式,招徕一般食客,竞争异常。
以公共租界为例,据工部局捐务处报告,至年,界内菜馆为家、16家、家,相应执照捐收入为元、元、元。三年间,菜馆激增家,而捐收仅多元,外强中干,故称虚假。由是,各馆别出机杼以求生存,除旧布新以图角逐,既名新式,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02.蜀腴亮相
新式川馆中,卓尔不群者,蜀腴当占其一。该馆由徐鹤轩创于年末,设址小花园广西路25号,翌年元旦开业,一改往昔川馆布置寻常、巨簋昂价旧习,焕然一新,夺人耳目。
蜀腴初为三开间三层洋楼,一楼小吃部,二楼雅间,三楼宴会厅,另设会客室数间,以利客人休憩会谈,各室均置水汀冷气,冬暖夏凉。门窗地板,壁嵌电灯,皆取最新西式布局,流光溢彩,富丽堂皇。上菜以仿乾隆彩窑小盘代大盆硕盎,以蜡纸包消毒牙箸替日式裂箸,量价俱优未失风范,大宴小酌无不咸宜。
内外革新颇多,惟菜品恪守精美。蜀腴厨师阵容,以南京浣花菜馆调来之名师何其坤为首,烹制香酥鸭、干煸鱿鱼、回锅肉、辣椒豆腐、纸包鸡、棒棒鸡等盛行川菜,亦有椒麻鲜虾、土鲍蒸鸡、清炖鱼翅、一品锅、青椒生炒鳝片、茄子焖田鸡等新研品种。时人记,蜀腴一品锅为白铜制具,下置碳球,锅中悉备鸡鸭、火方、鱼肚等物,直径达二尺。其食物之丰,火候之到,其味之腴,可知矣。
开业时,蜀腴以两大举措为人瞩目。一是提前招请业界闻人试餐,借力鼓吹造势,传播菜品特色,宣扬经营信条,交口称誉,后实先声。二是聘请16~20岁美女招待,引导客人进食,其中阿兰、珮君、阿招、杨素芬等人,先后博得招待皇后称号,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