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刘丽君记者吴忧)“川菜制作,是否应该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8月15日,在资阳举行的国际川菜经典面点小吃制作工艺规范研讨会上,专家们讨论热烈。
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争议,也有共识。
争议
众口难调,统一标准难实现
“昨天拿到这份讨论稿的时候,我很不理解。”研讨会上,川菜名厨兰明路直言,要给这些川菜经典面点小吃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放到每一个厨房去适用,根本不可能实现。
兰明路介绍,作为在全世界广为传播的菜系,每一个厨房做出来的川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有的是因为食材不同而被动形成的,有的是为了迎合当地人口味主动为之,无法避免。
另一位川菜名厨蓝其金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做菜和做汽车、做高科技产品不同,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有的人喜欢咸一点、有的人喜欢淡一点——要做一个统一标准,很难。”
实际上,伴随近年来川菜标准化体系的逐步建立,围绕这些标准的争议始终未断。此前出炉的一份标准,就曾因鱼香肉丝要求“长10厘米”饱受质疑。
“我们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做鱼香肉丝,味道并不理想。”来自北京的川菜大师牛金生就说,要做出好吃的川菜来,每个厨师心里自有一套标准,而这份标准文件应该作为参考。
记者在四川标准馆查询了解到,目前与川菜有关的现行标准文件并不少,包括《中国川菜服务规范》《中国川菜经典菜肴制作工艺规范》《中国川菜烹饪技术用语及菜名翻译规范》等。在四川旅游学院教授、川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莉看来,这些标准文件实际上并不是具有强制性的统一标准,而是具有指导性的行业规范,这正在成为大家的共识。
共识
保护传承,基本规范应该有
作为起草者,郑莉在研讨会上解释,即将出炉的《国际川菜经典面点小吃制作工艺规范》,也不是要强制统一一个标准,而是作为指导性的规范在全世界推广,在具体定量上允许一定范围的误差。
“如果这是一份指导性规范,我觉得没有问题,而且很有必要。”听了杜莉的解释,兰明路话锋一转,举手赞同。
兰明路表示,对经典川菜的保护和传承,确实到了需要规范的地步。“有的老师看到新加坡的麻婆豆腐加糖,很痛心;我去美国,还吃到过加番茄酱的豆腐,更痛心!”兰明路说,当麻婆豆腐做成了番茄酱豆腐、鱼香肉丝做成了糖醋肉丝、宫保鸡丁做成了麻辣鸡丁,经典川菜就难说保护和传承了。
“现在许多年轻人做水煮鱼,实际上做成了油泼鱼,这样的现象必须加以引导和规范。”北京四川饭店原行政总厨郑绍武也表示,希望这些文件能够对经典川菜制作的关键细节进行明确,加以推广。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梁硕介绍,在去年的首届世界川菜大会上,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发布了《国际川菜经典菜肴制作工艺规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受到海外川菜从业者的欢迎。在今年的第二届世界川菜大会上,《国际川菜经典面点小吃制作工艺规范》也将选择10个有典范性、代表性的川菜经典面点小吃加以规范,进一步促进川菜行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川菜走出四川、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