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中餐的西方人”——这是导演陈晓卿读过《鱼翅与花椒》之后,对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的评价。
陈晓卿因为担任《风味人间》的总导演而为人所熟知,扶霞则凭借《鱼翅与花椒》在中国读者中享有美名。
扶霞在英国有一间传统中式厨房
两位分别来自东方与西方世界的美食家,因为共同的热爱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陈晓卿听闻扶霞创作了新书《寻味东西》,欣然写下推荐序: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人,那么扶霞的文字肯定是你的菜。如果你一日三餐味同嚼蜡,我觉得这本书不读也罢。
《寻味东西:扶霞美食随笔集》
[英]扶霞·邓洛普著何雨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打破“舌尖上的偏见”扶霞在《鱼翅与花椒》里,以美食为线索,踏上了一段“寻路中国”的旅程。
而在《寻味东西》里,她带着自己那颗包容的心,试图跨越文化、打破偏见,沟通东西方饮食文化。
她不厌其烦地告诉人们,憎恶与欢喜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相对而言”。
我眼中的“习以为常”,在你看来可能“陌生怪异”,反之亦然;你谓之“发酵”,我视为“腐烂”;你食之“美味”,我感觉“恶心”;如此总总,不一而足。一涉及文化偏好,“正确”和“错误”的概念往往难以准确界定。
所以,对绍兴臭霉菜赞不绝口的中国人,不妨尝试一下欧洲美味的蓝纹奶酪。
与此同时,向来对下水(内脏)望而却步的西方人,也应该敞开胸怀,并体验一下啃鸡爪、鸭脖、猪蹄的美妙感觉!
“寻味东西”,同时也是“沟通东西”、“理解东西”。扶霞在书中提到了自己创作的愿景:
我希望自己的英文作品能够促使西方读者摈弃偏见,重新思考对中餐的态度;也希望它们被何雨珈翻译成中文后,能让中国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对所谓“西餐”的成见。
2关于美食,趣事实在多在这部美食随笔中,扶霞设置了“吃东吃西”“奇菜异味”“心胃相通”以及“食之史”四大主题,用自己一贯的细腻与幽默笔触,生动描写了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各种差异和关于美食的精彩趣事。
抓住男人的胃就能抓住他的心?扶霞用亲身经历告诉你:才怪呢!
她在书中大方承认,自己试图通过美食俘获约会对象的心,而且不止一次。可惜,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这些约会对象要么完全沉醉在美味菜肴之中,忘记了“美女大厨”的存在。
要么就是坚定不移崇尚清苦的“厌食症”帅哥——如果不是为了活着,他们甚至根本不想吃任何东西!
值得庆幸的是,追爱过程中遭遇的这一次又一次挫折,并没有磨灭扶霞对美食的热爱,我们才得以见到今天这位吃贯东西的“女侠”。
另外,行走美食江湖,怎么可能不挑战几样让人弹眼落睛的拿手好菜?
为了完成烹制“一鸡九吃”的全过程,扶霞拜托友人将一只活鸡带到伦敦,并在自家后院不顾邻居们无比惊恐的目光,杀鸡、拔毛,“技惊四座”。
扶霞用中国刀工雕刻的圣诞树
扶霞想让西方友人感受一下鞭菜的魅力,几经周折从苏格兰猎鹿人手中搞到四根鹿鞭,并大显身手为朋友们做了一顿大餐。
扶霞还用不同的勺子品尝食物不同的味道、和考古学家一起“偷吃”文物里残留的食物渣……
在饮食文化的海洋里畅快遨游,她的兴致始终不减,也把这种热情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3“闺蜜”何雨珈再度操刀翻译扶霞在序言里提到的何雨珈,是《鱼翅与花椒》一书的译者。
《鱼翅与花椒》的文字时常被读者称赞“流畅生动,没有丝毫翻译痕迹”,应当归功于和扶霞一样热爱烹饪而又才华横溢的何雨珈。
此次扶霞新书出版,“闺蜜”何雨珈再度操刀翻译。扶霞对《寻味东西》的愿景,也早已被何雨珈心领神会。她在译后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段落:
翻译这本《寻味东西》,就像和扶霞满世界吃饭旅行。从前向人推荐扶霞作品的中文版,我总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需要看一个英国人写的中国美食?这本文集则不需要。原来美食江湖上的这位女侠,不仅浪迹华夏大地,还撒开了在整个地球飞来飞去。“我来,我看,我征服”,在她这儿是“我看,我吃,我写下”。
扶霞一贯的细腻笔触与何雨珈生动流畅的译笔相得益彰,为各位读者呈现绝佳的阅读体验。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