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个可以吃的博物馆?』
表面上平平无奇,实则巴适百玩不厌!
成都旅游什么吸引人?
游客给出的答案可能是美食、美景、美人!
偶尔发现可以吃的博物馆,表面上平平无奇
实则有趣巴适百玩不厌,是一个眼界与美食同在,游客赞其为吃货天堂的美食景点!
『川菜文化,美名传扬四海』
触摸汉代、明代、清代古旧的建筑材料,了解川菜文化的形成。成都川菜博物馆,号称一座可以吃的博物馆,座落在成都市西北偏北的郫县古城镇。
成都川菜博物馆分为典藏馆、互动演示馆、品茗休闲馆、灶王祠等众多博物馆。
采用了汉代、明代、清代古旧的建筑材料,沿用复古工艺设计修建。园内还精心布置和展示了许多古代艺术品、农用工具等,极具欣赏价值。
在这里可以看到川菜在不同时期使用的不同器具,了解当时的生产力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当时的审美需求。
互动演示馆现场演示川菜的刀功、火候及成菜过程,是川菜非物质文化核心内容,它们是动态的、经验的、艺术的,只能通过演示的形式给大众展现。
『观数千件与川菜相关的文物』
曲藏馆赏古今看在眼里悟在心里
四十亩川西民居建筑构成的新派古典园林风光,余件文物近在身边,讲述蜀人千余年的饮食故事。
煮食器、盛食器、酒器、用餐器、茶具……三千余件饮食器皿;青铜、牙骨、陶、瓷、铁器、木、竹……一茶一饭带你饮食思源。
〖劳动在手翻郫县豆瓣〗
郫县豆瓣“翻”、“晒”、“露”
行至川菜材料展示区,仿佛来到返璞归真的世外桃源。种植香料、蔬果,饲养家禽家畜,颇有“悠然见南山”的韵味。
可以体验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郫县豆瓣,利用“翻”、“晒”、“露”传统工艺,拌入新鲜爽口的米凉粉,亲口品尝匠人沉甸甸的敬重和传承。
〖崇食尚饮,感悟一餐一饭,思来之不易〗
了解“祭灶”的传统食俗化信仰
灶王爷,名气不大,却很受人尊重,因为要吃饭的人都离不得他。博物馆为灶王爷建立了祠堂,供奉有神龛。
祭灶
了解“祭灶”的传统食俗化信仰,感受“民以食为天”的深刻内涵。敬香祈福,请签点灯,心诚则灵。
灶王爷司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敬灶王,崇食尚饮,可感悟“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珍惜当下生活,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
灶王祠
“甘受和”,是灶王祠前的一个小庭院,青石板地坪,间栽着碗口粗的银杏,乍一看,仿佛岱庙中的汉柏庭院。
甘受和
〖手工磨制的豆花〗
传统智慧贵在匠心
风谷机、糖榨、擂子、石碾、耙、犁……等老式加工工具展现老四川人的勤劳智慧。
用清代石碓窝舂制辣椒面,用千金重的石磨推豆花,品尝新鲜醇厚的石磨豆花的滋味。
〖老川菜馆一条街〗
每一户人家都是一个独立的小院
这条街用仿古成都清代末期的古建筑所修建,复原了当时成都街道的相貌。
每一户人家都是一个独立的小院,而名称则是以这些消逝了的川菜馆命名,以示纪念。依次有一家春、醉霞轩、都一处、德厚祥、亦天乐、长盛园等,街道狭窄悠长,令人驻足回味。
历史有名的宴席有鸿门宴、韩熙照夜宴图、满汉全席,以及四大名著上描写的各种宴席、菜肴,虽然现在都不复存在了,但川菜却根植在日常生活中。
△清朝的饭桌
〖美景美食,情不自禁地再次回望〗
避开都市繁华,远离世尘纷争
川菜博物馆避开都市繁华,远离世尘纷争,独处一隅,安宁幽静。绿荫丛中,有专门的美食体验区,有宽大四敞的竹屋,四周翠竹环绕,宽板凳、实木桌子,宜于悠闲享受,好像是明厨明灶一般。
作者/来源:成都周边吃喝玩乐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