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十八扯
人与食物美味的迁徙是漫长而曲折的旅程,异域食物之间相碰撞总会发生融合和排斥。
或许是全盘否定,或者是融入改良。
从唐宋时期起,中国的美食就持续不断地影响周边国家的餐桌。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迁徙到日本的川菜。
01中国料理和川菜的迁徙之旅
中国料理是何时迁徙到日本的呢?
根据文字资料记载,很多的中国美食都是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传入日本,无论是我们熟悉的日本拉面还是日本饺子都是此时流传到日本。
为什么中国美食会在这个时间段大量流传到日本呢?我们来看看这个时间段的历史背景就会恍然大悟。日本的江户时代始于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直到年前后的倒幕运动日本社会相对都比较稳定。
而江户时代对应的中国朝代大约是明末清初。这个时间段中国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持续六十余年的东林党争,魏忠贤专权,明末大量的天灾与民变,持续近70年的明清战争,中间还穿插了张献忠、李自成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如此纷乱的社会背景导致了社会动荡不断,许多人和物开始四处流失。
长崎距离上海相隔多公里(图片源自网络)
长崎日本九州岛西岸著名港市,与我国的松江(今上海)相隔仅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国与日本的桥梁。长崎市也是日本锁国时代少数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中餐最早就是在江户时期从长崎传入日本。
彼时传入的是易于携带的点心,在日本被制作为“卓子料理”。之后在逃往长崎的明清人改良推广下,逐渐在京都大阪等城市流行开来。到了日本的大正昭和时期,也就是民国到近现代时期,几经改良的“中华料理”已经作为平民美食长期存在于日本餐馆的菜单中。
日本流行的几样平民美食也都是在此时从中国传入的。
日本最早有中国面条的记载是一位名叫安积觉的学者在其《舜水朱式谈绮》书中提到的。当时明朝有个著名的学者朱舜水在流亡到日本,他的学问和德行得到了日本朝野人士的礼遇和尊重,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圀聘请他到江户(今东京)讲学,并且执弟子礼,日本有许多著名学者都慕名来学习。
朱舜水是明朝中国五大学者之一(图片源自网络)
朱舜水曾经就用面条来款待过水户藩的领主德川光圀。这也是中国面条第一次在日本亮相。后来到了明治时代,日本和满清签订了《日清友好条约》,大量的华侨迁徙到了日本三大港口(横滨、神户、长崎)居住。中国人喜欢抱团聚居,于是这些地方就有了“中华街”。而中国拉面的技术也就是从这些地区流传到日本。日本人在中国面条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改良,从此之后拉面成为了日本人重要主食之一。
拉面是日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图片源自网络)
另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平民食物则是中国的饺子。根据文字资料记载,日本人最早吃到中国的饺子也是是在江户时代。不过由于传入的途径限制,那时候饺子和面条一样,同样是用来招待贵族的“异国美食”。对于平民来说仍是闻所未闻的食物。
中国饺子真正成为日本平民美食得到二战之后。不过这次流传却是通过战败后逃回国的日本兵士。他们用在中国学到的饺手艺用开起了中华料理店。不过这其中产生了一个有趣的差别,在中国饺子是作为主食存在的,而在日本饺子则是一道菜。所以日本饺子体积较大,馅儿料份量十足。
煎饺—在日本饺子是被当做下饭菜来对待的,而不同于我们当做主食(图片源自网络)
那么有了“中国料理”打前站之后,川菜是何时传入日本化身为“四川料理”呢?
关于川菜的传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流传最广的版本是在年前后,有一位叫做陈建民的厨师到日本开了一家“四川饭店”。彼时他将麻婆豆腐、担担面、回锅肉、青椒肉丝等知名川菜带入日本,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制霸之旅”。
就如同历史上有一段时间流行到美国打工,在号称日本经济“黄金发展期”的五六十年代,无数中国人向往到日本去赚高工资。这时大量的中国厨师涌向日本,陈建民也是其中一员。也就是这个时期,日本人第一次接触到正宗的川菜。
回锅肉(图片源自网络)
如同最初饺子和面条的命运一样,陈建民的川菜最早也是用来招待外务省官员。陈建民的厨艺大受好评之后,年他与台湾省的朋友一起创办了知名的“四川饭店”。
之所以将现代川菜传入日本的功劳归到陈建民头上,除了“日本四川菜之父”的名号以外,他实实在在为川菜在日本的流传做了许多努力。
一个他国的菜系要在异国流传开来,做出必要的改良也无可厚非。陈建民将许多知名川菜进行了改良。比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正宗的川菜食材在日本很难买到。于是陈建民就用卷心菜替代了做回锅肉里的蒜苗。而四川名菜干烧虾仁则用番茄酱替代了豆瓣酱。此外他还在担担面里添加了汤汁,使得其麻辣口味更被日本人接受。陈建民如此这般改良之后,大量知名川菜在日本逐渐流行开来,日本人也接受了四川料理的存在。
一家四川饭店的正门(图片源自四川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