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吃辣,
讲究的是多变多层次的辣,
绝不是简单粗暴的越辣越好。
川菜中常见的辣味原型有13种,
其中麻辣、香辣、酱辣和糟辣,
这4种都会用到豆瓣酱。
要是缺了豆瓣酱的提味增香,
四川的辣将会不完整。
全国人民最熟悉的川味佳肴,
麻婆豆腐、回锅肉、水煮牛肉等,
样样都少不了豆瓣酱。
将豆瓣酱剁得细碎,
下油锅炒香至油呈红色,
是众多川菜开始烹饪的第一步。
全国人民都着迷的四川火锅,
也离不开豆瓣酱。
一锅火锅吃到最后,
能否香气不减,不苦不咸,
非常考验底料功底。
豆瓣酱作为火锅底油的主要原料,
它的成色直接关系火锅底料的好坏。
老一辈川人做菜喜欢“镶一点豆瓣”,
还会自己做豆瓣酱,作为“镇厨之宝”。
每年七八月份,二荆条辣椒当季,
菜市场一片红红火火。
小贩们这边收钱,那边代客剁碎辣椒,
阿姨们提着回家,自酿豆瓣酱去。
二荆条,川椒界的杠把子。椒身修长,末端有J形弯钩,色泽红艳,辣味适中,干辣椒、泡菜、郫县豆瓣、辣椒油里都有它的身影。
不用考究的用材和复杂的工序,
剁碎的辣椒和洗净的蚕豆混合,
加入盐、花椒等调料,
口味挑剔的还可加入醪糟、白酒等辅佐,
等上一段时间,香气四溢,随时备用。
不要跟成都人争论谁家的豆瓣最好吃,
因为,他们肯定会说“我家的”。
除了自制的风味外,
还有家人的心思和道不尽的乡愁。
配上好的豆瓣酱,麻婆豆腐能好吃到哭。
四川各地都出产豆瓣酱,
公认以郫县所产的最为正宗。
辣而不燥,香醇悠久,
早已垄断了网上豆瓣的名字词条。
郫县,位于成都西北部,3年前改名郫都区。因“杜宇化鹃”的传说,又称鹃城。
郫县人深信豆瓣酱要吸收日月精华,
每一缸酱都有专人24小时照顾,
太阳出来前和下山后,
工人用特制竹棍把酱缸上下捣匀。
敞开缸盖,白天晒太阳,晚上受露水,
让它均匀接收天地精华。
豆瓣淋上一趟雨,整一缸就算废了,
只要有下雨的苗头,工人立即盖上缸盖。
有外地网友问,
为什么我用的郫县豆瓣酱做菜不好吃。
川人第一个反应是“你买到山寨的!”
别看这种酱料外表平平无奇,
一年亮红,两年棕红,
三年褐红,五年油黑,
年份越久,酱香越浓,色泽越暗。
外地超市买到的郫县豆瓣,
都是红亮亮的,吃起来又辣又咸。
但成都人说,
挑豆瓣酱当选颜色发黑、
表面浮出一层清油的,
这才算得上极品好酱。
三年酿的酱色比一年酿的要深。
尽管酿造过程耗时耗力,
但郫县豆瓣的原料却比家常豆瓣还简单,
就是二荆条辣椒、青皮蚕豆、盐和小麦粉。
这些原料都不是郫县特产,
南方的豆瓣酱多用黄豆,而郫县豆瓣酱一般用川东和云南产的蚕豆,更讲究的会选用二流板的青皮大胡豆。
一方面,因为郫县的水好。
郫县位于成都西北,
岷江的水刚刚流入平原,
水质清凉滑软,
为这里的酱料打好基础。
另一方面,因为郫县的气候好。
郫县西边有海拔米的高山,
高山温度低、湿度大,
而郫县所处的平原正好相反。
得益于暖湿气流的循环,
温度与湿度恰到好处,
尤其适合发酵豆瓣的微生物生存。
再加上水气凝结,露水多,
日夜滋润一缸缸晾晒的豆瓣酱。
赵公山上看云。
宋代诗人陆游曾感叹: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
这种让人惦记的川味,
不需要非常奢侈的食材,
用最最普通的食材也能创造奇迹。
镶一点郫县豆瓣,
简单的猪肉和茄子,就能惊艳味蕾。
这就是郫县豆瓣酱的伟大之处:
点石成金,赋予食材崭新的灵魂。
灵魂与身体,难分彼此,
世界上恐怕也只有在川菜里,
豆瓣酱的鲜辣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加g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