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凭什么成为川菜爱好者的朝圣地核心

#美食#“炒”,是中华饮食的灵魂技法之一,既省时高效,又能保留食材的风味口感。

清末民初的盐商名厨,为了应付商人对珍奇食材和口感的极度追求,个个都是有真功夫在身。这种实力也延续到民间,今天出名的自贡馆子,皆是因为炒功了得。

第一最见厨子水平的,是火爆。油多火旺,急火快炒,火苗一窜三尺高,出菜也就十几秒来计。

看到盘底的清澈明亮的油,就知道功力有多深:只有把水汽炒干,同时又牢牢锁住食材内部的水分,才能使油汤不浑浊,食材的口感也才能保持爽滑脆嫩。

自贡名店电子厂的火爆腰花和火爆兔肚,无懈可击。欣赏一下这条完美的腰花,花刀打得极好,但这只是自贡厨师的基本功。

重要的还是火候,这无与伦比的精准火候,不到二十秒就要出锅。让腰花入口是颤巍巍的滑嫩,但不软,因为新鲜,肉感更是弹中带糯,胜过你过去吃过的所有腰花。白芹、子姜、辣椒和油酥过的花椒同炒,辟除了可能出现的任何异味,只留香气。

兔肚的炒法类似,口感却和腰花截然不同,薄、脆、爽,同时又带一点微妙的弹韧,有点像最新鲜的火锅鹅肠。

就算不做火爆,只是家常的小炒,自贡厨师也能炒出不一样的漂亮镬气。比如我们在利书吃到的这道青椒牛肉丝和香干肉丝,堪称中式小炒的教科书。

炒菜追求快熟,所以这盘里全部食材,最好长度粗细都一致(刀工不难,但是要耐心做好。),你们看这个青椒丝,是不是极度引起舒适,但这竟然只是一家不起眼的路边小馆的出品……

辣椒丝和牛肉丝粗细长短基本都一样,青椒微微打卷,是猛火快炒的表现,碗底的油清亮见底,吃起来润而不油。

细节也很重要,豆干肉丝属于白味菜(不辣),老师傅会选择半肥半瘦的五花肉切丝煸到微焦,让香气更丰厚。大火快速翻炒,虽不比火爆对成菜速度要求那么高,但要恰到好处的外焦,里嫩。

小煎,和火爆类似,算是自贡自成一派的独特烹饪技法,排骨、鸡鸭、鸡脚等骨头胶质较多,又不容易烂熟的食材,最适合做小煎。将食材剁成极小块,下大量油半煎半炒,高温和油脂迅速催熟食材,但并非简单炸熟,因为食材块小,稍不注意,就会外面糊了里面还没熟。

在兰兰夜宵吃到的小煎排骨,至今想起来仍然会流口水。

外表有漂亮的焦化反应,入口酥香。辣椒和花椒的香气溶入油中,随着煎炒快速渗入排骨内部,同时多余的水分在快火急攻下迅速收干,肉鲜和料香都被短时间浓缩了,香麻缭绕。

水煮,在今天看来是火遍大江南北的家常技法,但鲜有人知,水煮牛肉这道名菜就诞生于自贡。

做法看似简单,但食材浸没在汤汁中,又要口感又要入味,火候反而比炒菜更难把握。这道水煮黄辣丁,鱼肉入口一抿就化,鲜辣味浓郁厚重的汤汁,又紧紧裹住每一寸肉。

更妙的是鱼蛋。新鲜的鱼蛋大多团成一坨,煮熟后很容易结块,外层发硬但里面压根不入味。宏发这道水煮鱼蛋,真是让人神魂颠倒。看似一团的鱼蛋,其实柔软蓬松似云朵,入口就散开,细嫩幼滑,空隙间全是鲜椒泡椒的酸香。

与水煮相似的,还有一种“锅巴”烧法,常被用来烹饪各种鱼鲜。

这里的“锅巴”,并非蓉派川菜的“锅巴肉片”,而是指将食材先煎至表面硬脆,再回锅烧煮。

小编个人很喜欢的葱葱鲫鱼,就是典型的锅巴烧法:鲫鱼表面煎到微微起泡,再炖煮,入口多了酥香,鱼肉依然细嫩。

干烧相比”锅巴“更简单粗暴,不需要小火慢煎,直接油炸,适合处理鲤鱼之类的大鱼,更加入味。这本来是鲁菜的传统技法,自贡厨师也是运用自如。

利书的干烧鲤鱼,浓郁的烧汁软软稠稠盖住鱼身,皮酥而不破,肉依然滑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