芶德花了近20年时间收藏有关川菜的古旧物,终成占地40余亩的川菜博物馆一间。
热气腾腾、咕噜冒着泡的红油火锅,颗粒分明、包裹着酸甜酱汁的宫保鸡丁,清凉鲜香的乾隆白菜,除了麻辣、酸辣,更有荔枝味、陈皮味,拥有年历史、穿越时间而来的川菜,他将其定格在一间博物馆内。
巴蜀祖先也吃火锅吗?清代的官窑泡菜坛子和张大千写作的食谱是何模样?凝固的陶瓷器具与活色生香的食物,在一静一动中讲述川菜的源远流长。
在博物馆内,你目之所及的青砖绿瓦、你信步踏过的青石板路,乃至博物馆的一切皆为文物。
文
许艺丹
图
受访者提供
建造博物馆对于芶德不是一件可用成就感定义的事情,那就是无聊人生中一件有趣的事,他决定做,并且坚持了下来。
“世间的大多数博物馆就像是一座房子,里面陈列了一些架子,架子上摆了些罐子。”在川菜博物馆的创始人芶德的眼中,世间的博物馆似乎总是千篇一律,大多是公办的综合藏馆,依据年代时间划分为不同陈列馆。
/川菜博物馆/
他想要建造一座与众不同的川菜博物馆。的确独一无二,据他所说,在年开馆时,这还是全世界首间以菜系命名的主题博物馆。
在这里,川菜的麻辣鲜香与博物馆的古朴大气融为一体,更有川式园林中的飞檐红墙、鸟语花香,绿树间的青石路。
川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年前。将饮食作为博物馆的主题,川菜历史、地域流派、烹饪手法和烹饪器具的介绍皆不可缺少,也最易用视觉语言呈现。
/芶德/
典藏馆内陈列着近件文物,从近现代的菜谱到烹饪食物的厨具餐具等器皿,从文字到实物,从泥土材质到陶瓷釉面,从用于盛食的汉代灰陶双唇罐、夹猪肉皮毛的清代铜质三层镊子,民国时期街道上餐店的牌匾、饭店里的结婚证书,张大千写就的食谱,到近代由川菜名厨写就的《大众川菜》书籍。沧海桑田中,不变的是祖先对如何加工食物孜孜不倦的追求,还有食物融入生活的百味人生。
但俗话说,一道菜肴色香味俱全,才可称之为佳肴。川菜制作时的利落刀工和火候的把控也是川菜之功夫,中坝酱油和郫县豆瓣酱更是川菜之魂,这也是芶德在设计博物馆绞尽脑汁考虑的地方。
/从前饭店中呈现的结婚证/
最终建成的互动演示厅中,厨师手执厨具,在行云流水之间将食物切块切条,一锅热油中,青菜倒入,升起热腾腾的水汽,肉倒入还会有猛火直冲屋顶。隔着一层透明玻璃和氤氲的雾气,游客站在窗外如观一幅画。
在原料展示区中,摆放着一缸缸正在制作的郫县豆瓣和中坝酱油,胡豆、辣椒、黄豆等原料经由木棍的一遍遍搅拌,在风吹日晒和阳光雨露中发酵、沉淀香气,最终成为川菜馆内菜肴的底味。
馆内还有最大的灶王祠,每到过年春节前后,馆内就会开设灶王文化节活动,让市民找寻儿时的民俗回忆。
/川菜原料区/
在后面的演变中,互动演示厅还可让游客在厨师的指导下学习“宫保鸡丁”和“麻婆豆腐”的做法,让外国游客真正了解川菜之魂。小吃区更摆有千张桌椅,提供游客在看完川菜故事,免费食用赖汤圆、凉粉、钟水饺等各式小食。
正是这些设计,使博物馆从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开放的那天起,就备受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