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安书品活动预告川菜中的人菜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98.html

川菜大师黄敬临创办的姑姑筵旧照

(资料照片)

年8月29日下午,诗人、美食家石光华将莅临轻安书品“下午茶”,开始“川菜中的人、菜、事、史——石光华讲座”的第一讲。

听成都好些写作界的朋友说过,从石光华的谈话里常常获益匪浅,却少有机会能完整地听他上上课。于是,轻安书品邀约他来“下午茶”做一个和川菜生活有关的系列讲座,光华老师爽快地就答应了。

石光华是整体主义诗歌流派的代表诗人,整体主义在八十年代独据一隅,很有影响,而石光华的诗,是自成一体的。诗人翟永明这样评价:“他的诗,继承了中国山水诗和风景诗的命意造境……这些句子,充满了对汉风之骨的追思,像中国山水画般地幽峭清冷,大有写意笔墨。如无其一生的酸腐,定然不成诗中的这般典重、细致。”诗人的身份外,他又是有名的美食家和美食专栏作家,还是80年代四川诗歌界公认的“嘴子”之一,另两嘴是欧阳江河和钟鸣,“嘴子”的意思是指他们的口才了得。用诗人何小竹的话说:“石光华的能说,一是无所不知,二是滔滔不绝。”他不仅能说,还能说得妙趣横生,这就要有功力有学养了。身兼数长,光华老师的这个系列讲座很是值得期待。

很多人知道石光华,是因为那本热销了多年的川菜圣经《我的川菜生活》。这本书与其说是食谱,不妨说是一位诗人和地道食客对于绝色川香的自我表达。石光华与美食结缘,也是因为误打误撞写了一篇《萝卜加牛肉,等于美食主义》的文化随笔,这篇洋溢着文化味儿与生活味儿的文章,让石光华开始了美食专栏的写作,更让他开始潜心研究饮食文化。年,石光华的随笔结集成《我的川菜生活》,这本至今活跃在网络上的畅销书,使得石光华也笑言:“写诗20年,竟不如一本川菜生活。”写完《我的川菜生活》,诗人石光华从此脱“诗”入“食”,成了美食界的一位权威人士。

其实,石光华最喜欢听到别人将他定义为“书生”,因为文学始终是他的少年梦。

链接

川菜大师黄敬临

曾经让张学良和蒋介石吃过闭门羹的著名川菜大师黄敬临,是石光华心里真正的川派慢餐大师。抗战时,黄敬临开过一家“姑姑筵”,这是成都最早的私房菜馆之一。

黄敬临,—,又名黄循,祖籍江西人,清同治十二年出生于四川省双流县华阳镇名门世家。自幼即吃惯精心制作的美食,后中秀才,纳资为员外郎,供职光禄寺3年。喜诗文,工书法,擅对联。因受慈禧太后赏识,赏以四品顶戴,故有“御厨”之称,时被誉为“当代之一奇人”。“罗派川菜”开山宗师罗国荣就曾经拜在他的门下,受益匪浅。

老汤带来的幸福

石光华(摘自《我的川菜生活》

三十多年前,四川的绵阳还是一个古旧的小城。秋天的一个夜晚,窗外风雨飘摇,室内灯光黯淡,重病已久的母亲把已近中年的儿子叫到床前,双手哆嗦着,从一个漆色斑驳的木盒子里拿出一蓝布包,打开包裹得层层叠叠的布包,里边有两张发黄的纸片,母亲神色紧张而庄重,把两张纸片交到儿子手里,话语很低,断断续续地,说完之后,面容变得平静,像心里终于放下了一块沉重的大石头。不久之后,母亲就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那两张纸片上究竟是什么内容?母亲对儿子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到了临终之时,母亲才在夜里如此严肃地交给儿子?这一切,过了很久都没有人知道。那是一个寂静得叫人窒息的秋夜,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那时的人,不知道明天会是怎样一种生活。

直到那一夜的15年后,我们才零零星星地听说,儿子姓廖,叫廖开太,那两张神秘的纸片,一张上面写着廖家祖传的卤水配置秘方,另一张上面,是一幅笔法笨拙的图画,图画上,记着乡下老屋埋东西的位置,那是一坛深埋于地下的百年老卤水,是廖开太的曾祖父埋下的。廖家这位百年前的老人,曾经在宫廷中做过御厨,卤菜是他的绝艺,然而,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没有做厨师,上个世纪的大多数年代,世事潦倒,民不聊生,他只有把一生心血的精华埋于地下,靠着两张薄薄的纸片,一代又一代,秘密地传递着他苦苦的心愿。

年,离开工厂的廖开太为了生计,就靠着先祖留下的一张秘方、一坛老卤,在绵阳的一条小街上,开了一家小小的卤菜店,招牌是“廖排骨”。如今,“廖排骨”卤香飘于川内,名声传于四方,连锁店达几十家之多,廖家因此而家道兴旺。我想,若非天心顺了民愿,世道重开百姓生路,廖家祖先的绝艺和一坛绝世老汤,至今还一定含恨于人世之外,而这百年之间,不知有多少这样的秘技,已经永诀于人寰。

这是祖先恩惠对后人的润泽,这是老汤带给子孙的幸福。

(以上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诗人柏桦有一首很有名的诗,诗名是《惟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当然,诗人感念的是人生和岁月中,那些永远萦绕于心的美好感情,是一种生命本质上最彻底的追忆。怀旧,是我们内心普遍的情结,因为,只有那些在时光中磨洗已久、却依然美丽的事物,才能给予我们最清晰的证明,才能让我们如此明确地与生活相认。作为饮食中的一种味汁,再醇厚的老汤也没有诗意所含的广阔和深远,但是,老汤中积淀的,也不仅仅是食物的鲜香美味,还有烹饪者日复一日的情思与心血。

饮食道上有句行话:“卤菜要香,全靠老汤。”所以,市面上大多开店卖卤的,都要向客人炫耀,自己的卤水前几辈几辈就起上了的,至少,也是多少多少年以前就熬炼出来了,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这卤水比你岁数还大。”成都市郊有一个非常幽雅的小镇。叫万春镇,很多人去都江堰玩了回来,都要绕道去一趟万春,为的就是去买一大包卤菜,那里的卤菜风味香浓。声名闻于川西。还有很多人专门从成都开车去那里。也是冲着卤菜去的。万春的小街上,卤菜店和卤菜馆子一家接着一家,大多店门前,都有一个牌子。写着“百年老缸”几个大字,是否真有那么多百年老卤,我们无从考究,但是,由此可见老汤对于卤家和食客,有多么重要。古人说,衣不厌新,人不厌旧,我加上一句,汤惟其老。

石光华

诗人,美食家,美食作家。现居成都。整体主义代表诗人之一。

自述为:读书,教书,买书,写书,千百年来众多书生之一。好诗,好酒,好吃,诗不成正果,酒不比豪客,只有吃,40多年每天不间断,锅碗瓢盘、油盐酱醋之中,总算有些心得。而且此吃,与诗同在,与酒同在,与一生细致的酸腐同在。

衍生书品

《我的川菜生活》

作者:石光华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01-01(第二版)装帧:平装

初从辣椒入手,教人“识得辣滋味”;接下来一一叙述“姜是兄弟”、“川菜中不能忽略之葱”、“大蒜影响的口气和态度”、“川菜中的清凉世界”、“一碟功夫”、“韭菜当春为君香”、“简单的回锅肉”、“牛肉加萝卜等于美食主义”……除了川菜中道不尽的情谊,作者在这本书中还收录了最地道的川菜做法,居家也能享受亲手烹饪的绝色川香。

秉持中国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统一的精神,在烹饪中,顺应自然之物的本性,怀着对人的关爱之心,追求色香味形似及营养的融合和变化,令人吃得健康、美味、艺术,为厨之道,亦是做人之道。本书虽讲川菜生活,亦是百味人生。

川菜中的人、菜、事、史

石光华第一讲:川菜大师黄静临

主讲嘉宾:石光华

主持:阿潘

出品:轻安雅集

策划:崇德里·情探

时间:年8月29日(周六)14:30

地点:铁像寺路88号铁像寺水街4-1

席位:60元/位(提供精美茶点)

-

电话-

地址高新区铁像寺路88号铁像寺水街4-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