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普罗大众的认知中,似乎乏善可陈地仅剩下“麻辣”作为标签,它闪耀,但过于刺眼,让人看不清来时的路。
任何被自由市场和大众商业以追求效率为目的来简化、归类的事物,在边界感与秩序性的建立中,往往伴随着其本真面目的模糊与消弭。
社会的系统运作模式和舆论的马太效应叠加,催生了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重度区隔思维,而桌上肴同天下人一样,不论是从纵向时间线还是横向立体面来看,它都是持续生长,丰富多元的,在这其中,川菜尤甚。
“川菜哪里只有辣嘛,其实很多川菜都是不辣的,现在万里江山一片红,完全就是被世人妖魔化了和曲解了。”
当“辣”字辈儿的川菜席卷四海的时候,君君——芳香景主理人,用一口纯正浓郁的蓉腔为川菜正名。
●芳香景主理人——君君。
“很多人说川菜只有麻辣,那他一定是吃了假的川菜,川菜博大精深,二十四种味型其实接近三分之二都是不辣的。”
川菜种类繁多,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讲究。
君君作为这股“川菜原旨精神”的忠实信徒,在这劳肤乱耳的纷繁俗尘中,竟将手上的这处玲珑庭院利形做坯,用禅宗样的东方美学研配钴料,勾勒纹样,荡施釉彩,并置于人间厨房的烟火之上,入窑鼓风,烧制成器,把“芳香景”拿捏打磨得如同一尊饱含宋情风雅的私藏瓷件,外观收敛,神蕴充盈,恰到好处。
●芳香景主理人——君君。
煮酒烹羹,转而颔首弄华英。袅袅娉婷,岁月陈化伴琐碎,道是凉热依旧,竟成了这入口惊绝的快活风味。
宋代名家欧阳修故地重游后,在《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中成句:“垂柳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这也就是芳香景名字由来的词源。携手,为亲朋相聚,芳丛,含蓄缥缈,如梦如烟,是一个激发人视觉和嗅觉想象的字眼。
●芳香景的青灰砖外墙矗立于一片高楼之中。君君认为,如今市场上络客芸芸的川菜馆,有的店注重环境,吸引前来顾客打卡,有的店注重摆盘、流程和仪式感,或者注重菜品本身,回归传统、工艺、匠心等,芳香景以吃喝言欢,荡涤江湖,并无曲高和寡的故作超脱,而明眼人一来,却又能轻易发现不止于此,隐秘而低调。
“我们本可以靠颜值和文化内涵取胜,可我们偏偏就要精于匠心。”君君略显自豪地说道。
餐饮人频繁摆上台面的这两个字,无非通过食材和技艺来凸现。在芳香景,也是被君君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地付诸实践,原因很简单,既然能毫不避讳地坦然接受消费者赋予的“高端川菜馆”称号,那么就要让客人觉得这个钱花得很值。
“开水白菜,是慈禧太后以及周恩来总理等最爱的老川菜,我们严格按照开水白菜的传统制作流程,食材选用讲究。经过长时间的多道工序后,浑白色的高汤被烹饪成澄澈透明的清汤,看来简单寡淡,实则极为鲜美。”
●开水白菜,拥有多年历史的老川菜,为川厨黄敬临于清宫御膳房所研发。三色鸡圆,看似简单,在芳香景用的鸡肉都是一年以上的有“飞爪”的跑山老公鸡。
“肉鸡的鸡胸肉没有老公鸡那么香。鸡胸肉的筋不好处理,虽然现在有破壁机,我们的厨师都是用手挑出来。”
●三色鸡圆。与君君交流,能够感受到她的若匿半藏的文学功底,身旁的伺服人员也变得如红袖添香般唯美浪漫,这般厚积薄发在她语速极快和思维敏捷的征章引句中自然流露,令人叹服,但她做的事,又非常意外地慢了下来。
“传统家常菜烧什锦,不管是苍蝇馆子还是其他高档馆子,很多都是用大火猛火高压锅去烧,我们是用真材实料花了很多时间烧出来的。再比如肥肠,清洗肥肠不简单,我们要洗两个多小时,郫县豆瓣也研究了很多种,最终找到一种适合我们菜式的,炒出来油色很亮,很香但又不咸。”
●烧什锦。
手工操作的价值都依附于时间,靠的是行为感染和凝结积淀,看似“笨拙”,但没有捷径,且不应该有捷径。在芳香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食材,君君宁愿不出这道菜。
为什么开芳香景?君君的回答不出意外,却还是让常人钦佩:传承民间川菜该有的面目。
“英雄不问出处,美食不问贵贱。我不喜欢拜高踩低。在芳香景,不管是贵的食材,还是便宜的食材,我们都认真对待,努力把它做得好吃,这就值得被世人尊重,值得发扬。”
妈妈的手艺和大师的杰作,宫廷宴和流水席,山珍海味和野菜土鸡,高雅和通俗,客人需求和自己的情怀,君君坚信,在川菜里可以同时存在。
●沸腾江团、鱼唇麻婆豆腐。芳香景没有过多的叨冗流程,以赤诚之胸怀让关于一副碗筷的二三事成为了真正的主角。
●芳香软炸蜜汁鸭,灵感源自民间川菜,是芳香景的秘制菜肴,它的肉质细嫩,属于咸甜味型。至于怎么和川菜结缘,醉心传统文化的君君以前学习中文,她觉得这一切都起于自己的感性,而后又被这一选择雕琢得更加感性,并不断地投射到芳香景。
“湖广填四川的时候,我的祖辈就留在成都,曾经有次我和荣乐园退休的川菜老师傅闲聊,知道了雪花鸡淖、开水白菜、肝膏汤等川菜传统菜式的具体工艺流程,觉得特别有章法,有来头,当时就被深深吸引。”
●芳香景的“箱箱豆腐”,在《潮流合伙人2》中让陈伟霆一行垂涎流连。
那时的君君作为成都人,却发现自己没有吃过正统的坛子肉、雪花鸡淖、鸡塔等老川菜,为此深受震撼,而后便是对川菜文化脉络奄奄一息,似乎即将断层的郁郁悲恐。
“连我这个82年的土生土长老成都都没吃过,何况其他外地人。夫妻肺片,红油鸡片,宫保鸡丁等经典川菜,是我从小便跟着长辈吃到大的,而如今的夫妻肺片放黄花片和小米辣,红油鸡片也不用复汁酱油,都变了,模糊了,甚至抛弃了原本的样子。”
自己作为消费者,仿佛只能在油爆火燎的“川菜现代化”浪潮中,用愈发麻木的味蕾和零散的记忆,凭吊着那些被逐渐遗忘、焚毁的内心世界和文化精髓的灰烬。儿时在街边小巷川菜馆吃过的那个正宗经典味道几近无存。
●雪花鸡淖,老川菜功夫菜品,吃鸡不见鸡,吃肉不见肉。
“于是我在那时下决心要把老川菜的精神传承下去。”
芳香景诞生之初,市面上做老川菜的店还是非常少的,开第一家店的时候,君君卖的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和咸烧白等基础菜式,被不少本地人诟病,他们质疑,为什么苍蝇馆子的菜会堂而皇之地搬到人均几百的筵席之上。
●鲍鱼乾坤掌,香辣软糯,有弹性。
“那时候很多顾客不理解,我就反问他们平时吃饭配什么菜,说实话他们也离不开这些菜。在国外提及中华料理,基本都会讲到川菜和粤菜,川菜的体系离不开这些普通菜,鱼香茄子和麻婆豆腐,都是最基本的民间佳肴,宫保味型和鱼香味型,看似简单,其实是很难把握的。”
无心花俏,抓住那些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能打开万象乾坤。
●家常烧辽参。
君君相中的厨师,并不是年纪很大的资深老师傅,也没有被要求像一般的年轻厨师那样,在摆盘等手段上持续创新,她看重的就是对地道老风味的那股子坚守。
“我就需要这样的传统川菜师傅和我一起打拼,填补断层和空白。”
川菜断层的原因?
君君认为,一是川菜没办法完全量化,靠的是厨师的灵活应变,多年的经验功底,需要持续不断的积累,刀工、火候的把握,调料的多少,先后顺序等,关联因素太多。而现在的人多心浮气躁,没法从基层的切配开始,到凉菜,最后上热灶,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第二个原因在于,厨师这个岗位,在目前得到的尊重还不够,两极分化严重,要么成为大师受万人敬仰,要么水平一般被外界视作与普通的务工人员无异。
●宫保腰果鹅肝,拥有川菜中经典的荔枝糊辣味。“芳香景,其实还有一个使命,就是努力让厨师拥有与他的技艺相匹配的社会地位。”
君君经常“教育”店里的厨师,要端正心态,低开高走,就算是稀松平常,也要热爱当下的每一刻。于案板和锅灶前躬身时代巨变之中,亦当存三分古意,一分予容止,一分予行居,还有一分予心灵,这双匠人之手,才足以润泽生命。
服务顾客,应穿着整洁,抹布也要洗得干干净净,努力成为那个“摆渡人”,帮助人们把衣食住行,一日三餐回归到本来该有的样子,以枝节遒劲的釜薪慢炖世间人情,炉火明灭有度,这样自己才能受人尊重。
●鱼香小狮子,色泽红润油亮,肉质鲜嫩,鱼香味浓。
“这不是心灵鸡汤,这些都是经得起考验的人生哲学。我不求他们全部吸收,但耳濡目染中总会有收获。芳香景,其实在我看来就是厨师的进阶修炼场。”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在这块四面合围的中式宅院里,幕帘初歇,匆匆掠影间的人们似乎都能把六一居士这句宴饮之后的咏叹脱口而出。
芳香景招徕的不仅是喜好美味的食客,更是在兑现君君最真诚的、最简单的期许与承诺。
如果说芳香景的味寄托了君君对传统川菜的缱绻情思,那么这个玲珑有致的园林,更像是君君本人的外放与物化。
●芳香景主理人——君君。
第一次来芳香景的人,从叩击狮头铜锁的那刻起,便注定要折服于君君对于景观的解读和营造,方寸之间,衔接古今,高保真地浓缩了东方美学思想的精华。
●芳香景。
在群楼环抱之中造访,移步石板,钢筋霓虹抛诸脑后,完全就是一次打破结界的穿越。
“装修前,我请了一位日本一级造林师来看过,他认为入户玄关和中庭花园如果设计不好,就会脱节。但苦于对方报价过高,最后我还是决定自己来操刀。”
●石灯笼掩映于蕨植枫叶间。
设计,可以说是餐饮人在正式运营前不可绕过的“非舒适”学习过程。一个好的设计,并不是即兴发挥和臆想追求,而是基于扎实的理论素养,独到的生活见解和高超的心性修炼,与多工种、多学科相互协同联动的组织行为,客观限制和表达冲动之间免不了一场拉锯战。
●院内的枯山水景观。
但在大多数人眼里,跨行业吸收带来的“不痛快”,在君君面前意外地成为了舒展自我的途径。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对传统文化极有领悟的君君,别出心裁在日式枯山水园林的逻辑里嵌入了中国高深的风水小品,用“惊鹿”来耦合“开门见水”。
●“惊鹿”和青瓦屋檐。“当初拿下这个位置的时候,进来才发现院子面积很小,中国园林讲究曲径通幽和层峦叠嶂,难以铺开,于是用了日式园林的元素,比如环列的白川砂利和苔藓孤石,清爽,侘寂,返璞归真。”
●芳香景内处处可见非常考究的陈设细节。
院落里的茶室建筑,每一片木头都是漂洋过海从日本运过来,全榫卯结构没有用一颗螺丝钉,由日本著名的工匠团队在成都手工制作搭建而成。
●茶室。
狸猫,象征八相缘喜,在芳香景用于跟客人的桥梁搭建,代表招财、挡灾、辟邪、纳福。
●中庭内可见狸猫等传统日式元素。
屋檐下通道的围栏,看似画蛇添足,实际上灵感来源于京都有历史的老建筑,更重要的,在运营功能上,补足了饮酒客人出入的安全性。
●芳香景的木造建筑。“灯笼也是中日结合,乍一看的日式灯笼,上面以南朝元素作画,都是巧妙的过渡。混搭,也是东方美学。日本的古典美学发源于中国,中日文化同源,无欲共生。”
●鲤鱼形灯笼。
室内不时点缀的器具也是芳香景的一大亮点。君君自诩对陶瓷有一股命中注定的热爱,去景德镇逛瓷器博物馆的时候,同行的人在游览动线上总会比自己快一大截,经常在外面等自己一两个小时,自己在后面认认真真地用手机拍。
●胭脂红鼠尾草扒花高足碗,由于釉中含金,故呈现出此胭脂色。
“我们有一些茶器出自于日本著名的陶艺大师清水志郎。也有一些是我跟景德镇国瓷馆艺术家一起设计烧制的。当时做了个坯,只成功了17个。”
●君君和景德镇国瓷馆陶瓷艺术家一起设计的“青龙”、“白虎”。
围绕宋代瓷器的代表影青和白瓷,芳香景在食客眼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生活美学中心”。简约而静雅,不同的是,在这里,所有的古老物件并不仅仅被鉴赏和瞻仰,而是顺应千百年来的功能,用于每一餐的菜式摆盘,每一席的茶歇杯盏,惊喜,却不突兀。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时间若是旁观者,老物件总是见证者。它看尽人世繁华沧桑,历遍岁月蹉跎洪荒。
●仿古青釉狮子莲花盅(麻辣参丝)。
“我们也迎合了现代年轻人的需求,因为不见得大家都喜欢一成不变的、很素净的东西,所以我们也用了青花瓷、红釉以及各个形态的青花斗彩等,也有仿古做旧的青花枕头用来呈盘。”
●仿古青花枕(庄生晓梦迷蝴蝶)。
瓷器不单单是为了仪式感,走过场,君君想展示中国瓷器本身的质感和肌理。
●在芳香景,诗书画仿佛都被做成了菜。“我不希望芳香景在消费者面前昙花一现。我们更注重菜品和器皿自带的厚重文化底蕴,想和大家分享它们本身的美好面貌,接下来,我们会做瓷宴。”
●仿古泥矾红古彩狮子戏珠茶器。在她看来,川菜就是人间烟火,瓷器本身也是人间烟火。
“板凳也都是我亲自去外地淘的。”她对自己店里的这些“非标产品”非常了解,都讲得出来源故事,店铺的功能分区,风格调性也都是自己亲力亲为。
●君君亲自到京都拜访日本陶艺师清水卯一(清水志郎之父)的家,图为清水卯一的夫人。
“我们在瓷器、家具上的审美也有一定的考究,并不是花里胡哨的堆砌。你可以从我们的空间陈列和软装搭配看出中国和日本古典美学中相通的地方。清水烧和定窑,都有上千年的底蕴。”
看着君君,几乎所有人都会讶异于面前这个跟你讨论瓷器和家具的滔滔不绝之人,并非来自古玩市场、拿着包浆手串的中年男子。
“传统文化有很多东西都是自带时尚和潮流基因的,我只是一个摆渡人,希望通过我的演绎让你们看到它们真正的美好。”
君君笑道,自己有时候是拳打镇关西的鲁智深,有时候又是伤春悲秋的林黛玉,有时候又是洞察事理的薛宝钗,有时候又是机智活泼的黄蓉,有时候又是风雅避世的小龙女。有时候喜欢喝茶,有时候又滥酒。
“我的性格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顺其自然。我喜欢令狐冲的一句话:‘我这一生倒霉事多了去了,管他娘的,喝酒去。’”
●芳香景主理人——君君。
万事万物,上善若水,芳香景的文化,酒肉之中,融入了些许儒释道的精神。
屋檐上的八仙过海,曹国舅、铁拐李、何仙姑、韩湘子和蓝采和等,男女老少,不同阶层都有,和谐并存,不争不抢,登峰造极,笑看风云。
这何尝又不是君君眼里的川菜?没有绝对定性,好吃的就值得被尊重。阳春白雪可有,你我皆凡人,下里巴人又何而不乐?
●屋顶上的八仙过海。
“新派川菜的崛起,不能说粗鄙,因为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吃,包括我自己,比如沸腾鱼,香辣蟹,但老川菜也不能丢,何不放到一桌筵席上,做到真正的百菜百味,每个时代的人在守的同时,也要立,周而复始,温故知新,以新带旧,这才是真正的传承,融会贯通。”
她认为,在做好量化管理之外,川菜的未来,关键还在于多姿多彩,全面开花,不拘泥大师、门派、味型。芳香景在为民间川菜正言的同时,也会结合时下潮流用舶来食材,通过传统川菜的烹饪方式制作创意菜。
“我这个人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高手在民间,不是说非得要加入某个门派才是真正的川菜。游走于世间也未尝不可,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拥抱江湖。如果有缘分,我也不排斥加入门派,但目前芳香景就是自成一派。人要还原本真,其他都是空了吹。”
●芳香景包间一角。
君君透露,接下来肯定还是会继续开店,但要等时机,最重要的,还是要找一处惬意的院子。
“成都三家就够了,接下来就进军北上广深。”
她回忆,自己曾在穷庙求得一签:鱼龙混杂意相同,耐守深潭待运通,不觉一朝头耸出,禹门一跳过龙宫。
“我没有想过做到第一,只想持久留名,争取慢慢做成老字号。”
芳香景·川菜筵席
人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