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环球网
本文转自;
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我们来梳理一下,有哪些案例写入了今年最高法的工作报告中。
人脸识别第一案
郭先生在办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年卡时被要求激活人脸识别系统,他认为人脸信息属于高度敏感个人隐私,要求对方删除,因此引发纠纷。法院判决支持郭先生的诉讼请求。本案被称为“人脸识别第一案”。此后最高法出台人脸识别司法解释,制止滥用人脸识别技术乱象,让公众不再为自己的“脸面”泄露担忧。
绿孔雀公益诉讼案
云南恐龙河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孔雀的栖息地,一家环保组织发现建设中的戛洒江水电站可能会破坏这一栖息地,于是将承建单位告上法庭,法院判决停止修建水电站。本案作为全国首例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突破了“有损害才有救济”的传统观念,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在世界环境司法大会上,这起案件被外方评为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案例之首。
没收外逃人员张正欣非法所得案
曾担任青岛某公司总经理的张正欣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司资产,涉嫌贪污人民币3亿余元,案发后他逃匿境外,年在境外死亡。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依法裁定予以没收张正欣的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此案彰显司法机关面对外逃腐败犯罪分子,虽远必惩。
好意同乘减轻责任案
男子江某驾车与同事出行,途中发生车祸造成江某和同乘人员伤亡,事故中死者家属向江某一方索赔,法院审理认为“好意同乘”是车辆驾驶人“无偿”的施惠行为,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法院判决为了鼓励互帮互助,增进社会互信。
老旧小区电梯加装诉讼案
合肥某老旧小区业主因加装电梯引发纠纷,少数业主不同意安装电梯并阻挠施工,双方对簿公堂。法院审理认为,小区内四分之三的业主已经同意加装电梯,工程方施工不应受到阻挠。司法裁判保障民生工程顺利进行,促进邻里团结和睦。
号贩子摔倒诉保安案
“号贩子”医院内看到保安后逃跑,不慎摔倒导致骨折。医院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法院判决驳回其诉求。司法裁判杜绝“谁能闹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传达正确社会价值观。
女童热心助人致伤案
江苏泰州女童小季因帮助同伴时用力不当导致对方受伤,受伤女童家长起诉小季一方要求赔偿,法院判决小季善意助人行为不担责。小案阐明法理情,破解“扶不扶”“劝不劝”这样的法律和道德风险,促良法善治。
“青花椒”碰瓷维权案
因为店面招牌带有“青花椒”的字样,四川数十家川菜馆被一家餐饮公司以商标侵权为由告上法庭,经过审理,法院二审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司法裁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对于这类“碰瓷式维权”的诉求不予支持。
(总台记者曾晓蕾祝田夫庞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