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菜的二十四种味型

川菜自古讲究“五味调和”,“以味为本”。川菜的味型之多,居各大菜系之首。当今川菜计有24种味型,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麻辣类味型:有麻辣味、红油味、煳辣味、酸辣味、椒麻味、家常味、荔枝辣香味、鱼香味、陈皮味、怪味等。其中鱼香、陈皮、怪味是川菜独有的味型,烹调难度大,集有咸、甜、酸、辣、鲜、香于一菜,十多种调味比例协和、相得益彰。

第二类为辛香类味型:有蒜泥味、姜汁味、芥末味、麻酱味、烟香味、酱香味、五香味、糟香味等。

第三类为咸鲜酸甜类味型:有咸鲜味、豉汁味、茄汁味、醇甜味、荔枝味、糖醋味等。这一类味型使用较广,菜品极多。

川菜调料和味型在晚清时期形成体系后,发展十分迅速,但变化较大的还是近20年。概括地说,川菜调料和味型的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在晚清形成了川菜体系后,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段时间,川菜味型发展相对平稳,创新力度不强。但这一时期的调味品较正宗,很少有假冒伪劣产品。

第二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激发了餐饮业的活力。餐饮业经营者和厨师们开始挖空心思琢磨如何用高质量、新口味的菜品来满足顾客需要。烹饪水平空前提高,川菜在调味品和味型的组合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三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这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餐饮业更是欣欣向荣,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这一时期,川菜在众多菜系中脱颖而出。川菜的独特味型经川菜厨师们的开发、复合,变得更加丰富,使川菜有了规模空前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独占螯头。川菜南征北战,川菜调味品随之风靡全国,红遍世界。

要了解川菜的调味艺术,就要先对川菜所用调料有一个认识。调味品的作用,或是除腥去膻,或是改变原料的性味,或是增香增色,或是造就某种特殊的风味。川味之所以独具特色,以味取胜,与其所用的调味品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制作回锅肉或鱼香肉丝,如果不用正宗的郫县豆瓣和泡辣椒,就很难让人领略到它独特的味道。要烹制川菜,一些重要的调味料如川盐、花椒、郫县豆瓣、泡辣椒等等,是绝对少不得的。四川人在国外开的川菜馆所用的特殊主、辅料和调味品,都要专门由四川运去。

现在分别介绍如下(按其重量比例作为单位):

1.麻辣味型:

辣椒之辣与川菜传统的麻味相结合,便形成了这麻辣味厚,咸鲜而香的独特味型。就拿我们经常吃的水煮鱼来说,川人好鱼,世人皆知,川菜以麻辣为特色,自然川人烹鱼,多以辣味出。“水煮鱼”从字面上看虽无辣字,但它却是川鱼辣吃的典型菜品,尽得川菜麻辣味之精髓。麻辣味型的菜肴在川菜中阵容最为强大,从传统川菜中的水煮牛肉、麻婆豆腐,到新派川菜中的水煮鱼、麻辣田螺、麻辣小龙虾等,无不是麻辣味型的代表。

麻辣味型的菜品主要由辣椒、花椒、川盐、味精、郸县豆瓣、豆鼓、酱油、料酒等调制而成,花椒和辣椒的运用则因菜而异,有的用郫县豆瓣、有的用花椒粒、有的用花椒面并不都是一个模式。因不同菜式风味需要,这个味型还可以酌加白糖或配糟汁、豆豉、五香粉、香油。好的厨师烹制麻辣味型的菜品,必要做到麻而不木、辣而不燥,辣中显鲜、辣中显味,辣有尽而味无穷。

其适用于以鸡、鸭、兔、猪、牛、羊等家禽家畜肉类和家畜内脏为原料的菜肴以及用干鲜蔬菜、豆类与豆制品等为原料的菜肴。麻,辣,咸,鲜,烫兼备。

配料:花椒粒(油、面)、泡椒、豆瓣酱、海椒面、红椒油,干辣椒节,刀口海椒、香辣酱、辣椒丝、盐、味精、鸡精、鲜汤、姜、葱、蒜、料酒、淀粉、胡椒、白糖、醋。

比例:花椒0.5或花椒粉0.2、干辣椒0.3、四川豆瓣酱3、糖1、醋1,葱、姜、蒜、酒、酱油、味精适量。

调法:是先将干辣椒段炸至褐色,再下花椒炒香,煸葱姜蒜之后下其他调料。为取麻味,还可加些花椒粉。(油炸花椒起香,麻味来之于花椒粉)。

特点:色泽金红,麻辣鲜香,有轻微的甜酸。可制麻辣鱼丁、麻婆豆腐等。

2.酸辣味型:

酸辣味型是川菜中仅次于麻辣味型的主要味型之一,酸辣味型的菜肴绝不是辣椒唱主角,而是先在辣椒的辣、生姜的辣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再用醋、胡椒粉、香油、味精这些解辣的佐料去调和,使其形成醇酸微辣,咸鲜味浓的独特风味。调制酸辣味型的菜肴,一定要把握住咸味为基础、酸味为主体、辣味助风味的原则,用料适度。

酸辣味型的菜肴以热菜居多,如鳝鱼粉丝煲、菠饺牛柳等都是醇酸微辣的风味,也有部分冷菜如酸辣蕨根粉等也是酸辣味的。醇酸微辣,咸鲜味味浓。

配料:乳酸(臼醉、醋)胡椒、泡椒末、盐、酱油、味精、鸡精、鲜汤、料酒、淀粉、老萋、葱。

比例:辣味有用于炒爆菜和用于烩菜之分,前者比例为:四川豆瓣酱1,糖0.6,醋0.9,葱、姜、蒜及酒、酱油、鲜汤、红油适量。制法是先煸葱、姜、蒜和豆瓣酱,再调和其他味料。

后者比例为白胡椒粉0.8,醋6,葱花香菜末6,麻油少许。前者特点是酸辣而香,微有甜味,后者酸辣爽口,上口咸酸,下咽时始觉辣味。

用于炒爆菜如酸辣鱿鱼卷、酸辣鱼片;烩菜如酸辣汤、酸辣烩鸡血等。

3.泡椒味型:

泡椒系列近年来在新派川菜中蔚为大观,它将泡辣椒鲜香微辣,略带回甜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算是烹饪中四两拨千斤的典范。好的泡椒味香色正,根根硬朗,老而弥香,食之开胃生津,令你欲罢不能。

泡椒味型在冷热菜中应用广泛,常见的冷菜如什锦泡菜坛、泡椒凤爪等是将野山椒、花椒、白糖等作料放入特制的坛中,泡出一坛的鲜香醇厚;而泡椒牛蛙、泡椒鸭血、泡椒墨鱼仔,泡椒双脆,泡椒仔兔等泡椒系列的热菜多用醪糟汁、冰糖等调料来调制,同样别有一番滋味。泡辣椒鲜香微辣,略带回甜。

4.怪味味型:

因集众味于一体,各味平衡而又十分和谐,故以“怪”字褒其味妙。怪味味型多用于冷菜,以川盐、酱油、红油、花椒面、麻酱、白糖、醋、熟芝麻、香油、味精调制而成,也可加入姜米、蒜米、葱花,从而形成了咸、甜、麻、辣、酸、鲜、香并重而协调的特点。

调制怪味时,这么多种不同的调味品混在一起,必须注意比例搭配恰当,使各种味道之间互不压抑,相得益彰。怪味味型适用于以鸡肉、鱼肉、兔肉、花仁、桃红、蚕豆、豌豆等为原料的菜肴。怪味凉粉就是川菜中怪味味型菜肴的杰作。咸、甜、麻、辣、酸、鲜、香并重而协调。

配料:盐、酱油、白糖、花椒面、花椒油、红油辣椒、醋、味精、鸡精、鲜汤、香油、芝麻酱、熟芝麻、姜、葱、蒜。

比例:四川豆瓣酱1,芝麻酱1,糖0.8,醋0.8,花椒粉0.05,油1,葱、蒜泥各0.1,酱油、鲜汤适量。

调法:是先以油煸四川豆瓣酱至油变红,用鲜汤调开芝麻酱,再加上所有作料调拦均匀而成。

特点:辣、麻、甜、酸、咸、鲜、香诸味融为一体,味觉非常丰富。可调制怪味鸡丁、怪味鸭片等等。

5.糊辣味型:

糊辣味型的菜肴具有香辣咸鲜,回味略甜的特点,它以川盐、干红辣椒、花椒、酱油、醋、白糖、姜、葱、蒜、味精、料酒调制而成。其辣香,因是以干辣椒节在油锅里炸,使之成为糊辣壳而产生的味道,火候不到或火候过头都会影响其味。糊辣味型的菜都用炝炒一法,取其辣椒的干香与糊辣,以大火把辣味炝入新鲜的原料中,这是把极度的枯焦与新鲜结合在一起,深得造化相克相生的炒趣。

它适用于以家禽、家畜肉类为原料的菜肴,以及用蔬菜为原料的菜肴。传说中源于清末名臣丁宝桢的宫保鸡丁,即是将干辣椒和花生米炒入鸡丁里,形成了这一甜、酸、辣味混合,风格突出的川中名菜,并由此生发出许多以宫保为名的菜肴,如宫保豆腐等。香辣咸鲜,回味略甜。

配料:干海椒节、红油、花椒粒、香油、盐、鸡精、味精、料酒、淀粉、白糖、姜、葱、蒜、醋。

6.红油味型:

有没有一锅辣味地道、辣香浓郁的红油辣子,是能否做出一品上好凉菜的关键。炼制红油,首先要讲究辣椒的质量,其次要讲究辣椒品种的搭配,使之兼有朝天椒的红润、二金条的香冽、小米椒的辣劲,最后的炼制,更要一分细腻和巧思。这样炼出红油,入眼亮,入鼻香,入口之后,辣味才会层层叠叠。

红油味型即以此特制的红油与酱油、白糖、味精调制而成,部分地区加醋、蒜泥或香油,红油味的辣味比麻辣味型的辣味轻,其色彩红丽、辣而不燥、香气醇和绵长。它适用于以鸡、鸭、猪、牛等家禽家畜肉类和肚、舌、心等家畜内脏为原料的菜肴,也适用于以块茎类鲜蔬为原料的菜肴。红油味型在冷菜中堪称一大家族,夫妻肺片、烤椒皮蛋、萝卜丝拌白肉、红杏鸡等都属于这一味型。辣而不燥、香气醇和绵长。

配料:红油海椒、香油、盐、酱油、味精、鸡精、白糖、少许葱花、姜、蒜。

7.家常味型:

此味型以“家常”命名,乃取“居家常有”之意,其特点是咸鲜微辣,因菜式所需,或回味略甜,或回味略有醋香,在热菜中应用最为广泛。家常味型的菜肴一般以郫县豆瓣、川盐、酱油调制而成,也可酌量加元红豆瓣或泡红辣椒、料酒、豆豉、甜酱及味精。

回锅肉作为川菜中的第一品,就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返朴归真,化繁为简的家常味型经典菜品。其令人闻之垂涎,视之开胃、食之迷情、思之回味的秘密,就在于精细二字,越简单的,就越要用心。咸鲜微辣,或回味略甜,或回味略有醋香。

配料:盐、酱油、味精、鸡精、泡椒末、萋葱蒜、豆办酱、白糖、醋、料酒、淀粉。(加鲜椒是宜宾的口味)

8.鱼香味型:

鱼香味型因源于四川民间独具特色的烹鱼调味方法而得名。烹制鱼香味的菜肴,要用蒜片或者蒜粒与泡辣椒、葱节、姜片在油中炒出香味,然后加入主料炒熟,再以酱油、醋、白糖、料酒、鸡精、精盐、水豆粉调制的汁入锅收芡,便可装盘成菜。

鱼香味的菜肴吃起来咸、甜、酸、辣兼备,姜、葱、蒜香气浓郁,传统川菜中“四大柱石”之一的鱼香肉丝即是鱼香味型菜肴的杰出代表。咸甜酸辣兼备,姜葱蒜香气浓郁。

配料:植物油、泡红椒、姜、蒜、葱、白酱油、醋、白糖、四川豆瓣酱或(郫县豆瓣酱、)蘑菇精、水适量。

比例:葱姜蒜泥1,泡椒0.5,四川豆瓣酱2,糖1.5,醋1.5,酱油、味精适量。

调法:先煸葱、姜、蒜、泡椒,再煸豆瓣酱出红油,与其他调料混合。色红味甜、酸、辣均衡,都不算太浓,都不算太浓。可做鱼香肉丝、鱼香茄子、鱼香蘸汁等。做一道正常份量的“鱼香”味,需要姜5克、葱60克、蒜10克、泡辣椒20克、糖醋等各15克。

9.荔枝味型:

荔枝味型之名出自其味似荔枝,酸甜适口的特点,是以川盐、醋、白糖、酱油、味精、料酒调制,并取姜、葱、蒜的辛香气味烹制而成,多用于热菜。调制此味时,须有足够的咸味,在此基础上方能显示酸味和甜味,糖略少于醋,注意甜酸比例适度,姜、葱、蒜仅取其辛香气,用量不宜过重,以免喧宾夺主。

锅粑肉片是传统川菜中荔枝味型的代表,而菜根排骨则是新派川菜中荔枝味型的佼佼者,它是截选排骨中最精华的一段,借鉴粤菜的做法,在酸甜咸鲜中加入青红叔粒和葱粒的辛香。酸甜咸鲜,味似荔枝,酸甜适口。

配料:醋(大红渐醋、柠檬酸)、糖、盐、酱油、味精、鸡精、鲜汤、干海椒节、红油、花椒粒,姜、蒜、葱丁,料酒、淀粉。

10.咸鲜味型:

咸鲜清香的特点使咸鲜味型在冷、热菜式中运用十分广泛,常以川盐、味精调制而成,因不同菜肴的风味需要,也可用酱油、白糖、香油及姜、盐、胡椒调制。调制时,须注意掌握咸味适度,突出鲜味,并努力保持以蔬菜为烹饪原料本身具有的清鲜味,白糖只起增鲜作用,须控制用量,不能露出甜味来,香油亦仅仅是为增香,须控制用量,勿使过头。

配料:盐、酱油、味精、鸡精、鲜汤、胡椒、姜、葱、蒜、料酒、淀粉。

雀巢小炒皇以鲜鱿、鲜虾仁、海螺片、腰果等为原料,突出了原料的本味鲜美,清新爽口,上汤时蔬、五彩云霄等都是咸鲜清香的口味。本味鲜美,清新爽口,咸鲜清香。

11.甜香味型:

甜香味型,顾名思义,其特点即是纯甜而香,它以白糖或冰糖为主要调味品,因不同菜肴的风味需要,可佐以适量的食用香精,并辅以蜜玫瑰等各种蜜饯、樱桃等水果及果汁、桃仁等干果仁。甜香味型有蜜汁、糖粘、冰汁、撒糖等多种调制方法,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均须掌握用糖份量,过头则伤。

蜜汁小蕃茄,是把樱桃西红柿的外皮剥掉,并佐以蜜桂花,然后用蜜汁浸泡而成,香甜可口,其醇和柔美正可与麻辣的刚烈相得益彰。纯甜而香,香甜可口,醇和柔美。

配料:白糖、淀粉。

12.烟香味型:

烟香味型主要用于熏制以肉类为原料的菜肴,以稻草、柏枝、茶味、樟叶、花生壳、糠壳、锯木屑为熏制材料,利用其不全燃烧时产生的浓烟,使腌渍上味的原料再吸收或粘附一种特殊香味,形成咸鲜醇浓,香味独特的风味特征。烟香味型广泛用于冷、热菜式,应根据不同菜肴风味的需要,选用不同的调味料和熏制材料。

豆腐干腊肉,是用上好的五花肉(胁或后臀),以柏枝、茶叶、樟叶、花生壳等原料熏制成为腊肉,再配以精制的豆腐干烹制而成,气味芳香,鲜美可口。烟香突出,气味芳香,鲜美可口。

配料:烟熏料、盐、味精、老姜、葱、五香粉。

13.椒麻味型:

椒麻是川菜独有的风味,以川盐、花椒、小葱叶、酱油、冷鸡汤、味精、香油调制而成,花椒的麻香和小葱的清香相得益彰,清爽中不失辛辣,多用于冷菜,尤适宜于夏天。调制时须选用优质花椒,方能体现风味,花椒颗粒要加盐与葱叶一同用刀铡成茸状,令其椒麻辛香之味与咸鲜味结合在一起。

椒麻田螺片是将田螺肉挑出切成片作为主料,并兼取花椒的辛香、小葱的清香和川盐的咸香,为佐餐下酒之上佳凉品。椒麻辛香,咸鲜适口。

配料:花椒(油、粒)、去籽花椒粒、香油、葱叶、盐、味精、鸡精、鲜汤、老姜、料酒、淀粉。

比例:葱白10,花椒2,酱油12,糖2,醋2,味精、鲜汤少许。

调法:将花椒用酒浸泡一夜,然后与葱白一起剁成细泥,加酱油、糖、醋等其他料调拦而成。

特点:麻香鲜咸。可用于调拦椒麻允片、椒麻肚片等菜。

14.蒜泥味型:

蒜泥味型的菜肴主要以蒜泥、红酱油、香油、味精、红油调制而成,在红油味的基础上重用蒜,有蒜在其中去生涩,添辛香,才能有口味中的起伏曲折。蒜泥入味,主要用于凉菜中,蒜泥白肉即是川菜中有名的小品。

做这类菜肴,其他调料一定不能太重,否则,压了蒜泥的香味,喧宾夺主,就是烹饪中的南辕北辙了。另外,做蒜泥凉菜,一由定要现做现吃,蒜泥凉拌的菜肴,放久之后,不仅会失去鲜香,还会使蒜泥产生一种刺鼻难闻的味道,所以,蒜味味型的菜肴,都不能过夜。

配料:蒜泥米(蒜水、蒜末)、香油、盐、酱油、味精、鸡精、鲜汤、红油、糖、葱。

15.五香味型:

所谓“五香”,乃是以数种香料烧煮食物的传统说法,其所用香料通常有山奈、八角、丁香、小茴、甘草、砂仁、老蔻、肉桂、草果、花椒等。根据菜肴需要酌情选用,远不止五种。

五香味型的特点是浓香咸鲜,以上述香料加盐、料酒、老姜、葱等,可腌渍食物、烹制或卤制各种冷、热菜肴,应用范围:以动物肉类及家禽、家畜内脏为原料的菜肴和以豆类及其制品为原料的菜肴。如五香牛肉等,利用天然香料的辛香味可使菜肴在咸鲜中更添几分香浓美味。浓香咸鲜,天然辛香。

配料:五香料、盐、味精、鸡精、鲜汤、老姜、料酒、胡椒、葱、糖色。

16.糖醋味型:

糖醋味型是以糖、醋以主要调料,佐以川盐、酱油、味精、姜、葱、蒜调制而成,其特点是甜酸味浓,回味咸鲜,在冷热菜式中应用也较为广泛,常见的菜肴有糖醋排骨等。调制时,须以适量的咸味为基础,重用糖、醋,以突出甜酸味。

糖醋味型与荔枝味型较为相近,其区别在于二者的糖醋比例不同,荔枝味是先酸后甜,而糖酸味则是先甜后酸,二者互有侧重,风格各异。甜酸味浓,回味咸鲜。

配料:白糖、醋(大红浙醋、柠檬酸)、盐、酱油、味糈、鸡精、鲜、姜蒜米、葱花、料酒、淀粉。

17.咸甜味型:

咸甜味型的特点是咸甜并重,兼有鲜香,多用于热菜,以川盐、白糖、胡椒粉、料酒调制而成。因不同菜肴的风味需要,可酌加姜、葱、花椒、冰糖、糖色、五香粉、醪糟汁、鸡油。调制时,咸甜二味可有所侧重,或咸略重于甜,或甜略重于咸。

樱桃肉因色似樱桃而得名,是传统的咸甜口味菜品,因甜味压不住肉的腥气,故须用盐来起到去腥、增鲜、增甜的作用。咸甜并重,兼有鲜香。

18.陈皮味型:

陈皮芳香,麻辣味厚,略有回甜,这便是陈皮味型的主要特点。它是以陈皮、川盐、酱油、醋、花椒、干辣椒节、姜、葱、白糖、红油、醪糟汁、味精、香油调制而成。

陈皮味型多用于冷菜,其应用范围是以家禽、家畜肉类为原料的菜肴。如陈皮排骨等,它是利用陈皮的苦味,与麻椒、花椒相搭配,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复合香味,于是便形成了这一独特的味型。调制时,陈皮的用量不宜过多,过多则回味带苦,白糖、醪糟汁仅为增鲜,用量以略感回甜为度。陈皮芳香,麻辣味厚,略有回甜。

配料:花椒粒、干辣椒节、红油海椒、盐、味精、鸡精、鲜汤、八角、山奈、老姜、葱、香油、陈皮、白糖、料酒。

调料的比例:花椒0.5,干辣椒1,四川豆瓣酱3,糖2,陈皮2,酱油、味精、葱、姜、蒜、酒适量。

调法:先将干椒炸焦,再煸花椒出香味,如用陈皮块,亦加煸炒,若用烤干的陈皮碾成的粉,可在烹调近完毕时洒入。煸葱、姜、蒜出香味后再煸瓣酱,随后下料加汤及其他作料焖烧原料。

口味特点:麻辣鲜香,有陈皮特有的芳香味,可制陈皮牛肉、陈皮鸡等。

19.酱香味型:

酱香味型以酱香浓郁、咸鲜带甜为主要特色,多用于热菜,以甜酱、川盐、酱油、味精、香油调制而成,因不同菜肴风味的需要,可酌加白糖或胡椒面及姜、葱。调制时,须审视甜酱的质地、色泽、味道,并根据菜肴风味的特殊要求,决定其他调料的使用份量。

配料:甜面酱、葱、酱油、味精、鸡精、鲜汤、老姜、蒜末、白糖、料酒、淀粉。

酱爆鸭舌即是一种典型的酱香味型菜肴,它是将鸭舌用甜面酱炒制而成,酱浓色厚,味美香醇。酱香浓郁、咸鲜带甜。20.姜汁味型:姜汁味型是一种古老的味型,其特点是姜味醇厚,咸鲜微辣,广泛用于冷、热菜式。姜汁味型的菜肴以川盐、姜汁、酱油、味精、醋、香油调制而成,姜可开胃,而醋则有助消化、解油腻之作用。

20.姜汁味型:

调制红杏鸡等冷菜时,须在咸鲜味适口的基础上,重用姜、醋,突出姜、醋的味道;而在姜汁鸡等热菜的调制过程中,可根据不同菜肴风味的需要,酌加郫县豆瓣或辣椒油,但以不影响姜、醋味为前提。姜味醇厚,咸鲜微辣。

配料:盐、酱油、味精、鸡精、鲜汤、老姜、香油、醋、葱、料酒。

21.麻酱味型:

麻酱味型多用于冷菜,以芝麻酱、香油、川盐、味精、浓鸡汁调制而成,少数菜品也酌加酱油或红油。调制时芝麻酱要先用香油调散,令芝麻酱的香味和香油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再用川盐、味精、浓鸡汁调和,便形成了这一芝麻酱香,咸鲜醇正的麻酱味型菜肴。

配料:盐、味精、鸡精、鲜汤、香油、葱、白醋、芝麻酱、姜蒜米、葱花。

麻酱凤尾、麻酱鱼肚等传统名菜都是麻酱味型菜品的代表。咸鲜醇正,麻酱味浓。

22.椒盐味型:

椒盐味型的特点是香麻而咸,多用于热菜,以川盐、花椒调制而成。调制时盐须炒干水分,舂为极细粉状,花椒须炕香,亦舂为细末。花椒末与盐按1:4的比例配制,现制现用,不宜久放,以防止其香味挥发,影响口感。

椒盐味型的菜肴也有很多,其应用范围是以鸡、猪、鱼等肉类为原料的菜肴。如椒盐虾、椒盐茄饼等。香麻而咸。

23.香糟味型:

香糟味型的特点是醇香咸鲜而回甜,广泛用于热菜,也用于冷菜。以香糟汁或醪糟、川盐、味精、香油调制而成,因不同菜肴的风味需要,可酌加胡椒料或花椒、冰糖及姜、葱。调制时,要突出香糟汁或醪糟汁味的醇香。

其代表菜肴如香糟肉,是将肉片炸制后,再用香糟回锅炒出香味,使其兼有咸鲜与醇香,并略带回甜。咸鲜与醇香,并略带回甜。

配料:醪槽、老姜葱、味精、盐、白糖。

24.芥末味型:

咸鲜酸香,芥末冲辣是芥末味型的特点,夏秋季冷菜较为常用,以川盐、醋、酱油、芥末、味精、香油调制而成,调制时,先将芥末用汤汁调散,密闭于盛器中,勿使泄气,放笼盖上或火旁,临用时方取出,酱油宜少用,以免影响菜品色泽。

芥末有油状、膏状、粉状三种形态,可制成芥末鸭掌、芥末肚丝等多种菜肴。咸鲜酸香,芥末冲辣。

配料:盐、酱油、味鸡精、鲜汤、芥末粉、芥末膏、香油、葱、白醋。

补充的味型

荔枝辣香味型

特点:酸甜咸鲜醇正,辣麻香味突出。

配料:醋、糖、盐、酱油、味精、鸡精、鲜汤、干海椒节、红油、花椒粒、姜蒜、葱丁、料酒、淀粉。

豉汁味型

特点:豉香咸鲜、略带回味。

配料:干豆豉、盐、味精、鸡精、鲜汤、白糖、姜、葱、蒜、料酒、淀粉。

茄汁味型

特点:酸甜咸鲜、色泽鲜艳。

配料:盐、酱油、味鸡精、鲜汤、芥末粉、芥末膏、香油、葱、白醋。

辣子味型

特点:是鲜辣中带有极微的甜酸味。可制辣子鸡丁,辣子鱼丁等菜。

配料:四川豆瓣酱1,糖0.3,醋0.3,葱、姜、蒜及酱油、味精、酒适量。调法是先下葱姜蒜煸香,再将豆瓣酱煸炒出红油,下其他料调和。

常见辣味味型在川菜烹饪中的调味技巧

麻辣味型在热菜中的风味表现是由麻辣咸鲜、香辣鲜麻调和而反复构成的。特点风格:麻辣咸鲜,特富鲜香。

调味原料:川盐、白酱油、郫县豆瓣、红油辣椒、胡椒面、花椒面、姜、葱、味精、白糖、绍酒。

烹调方法:调味料在配合中,以川盐做用于原料拌味码芡的基础味,使原料有一定咸味为佳,白酱油在调味中主要是提鲜味。郫县豆瓣辅助川盐定咸味,豆瓣、花椒用量宜大,做到麻辣味突出。豆瓣入锅内煵香上色,芝麻面、胡椒面、绍酒、姜、葱是除去异味,辅助豆瓣、花椒的香味,使香辣味有反复感,引出香味,而这四种的香味不能压着豆瓣、花椒的香味,用量不能过量。辣椒红油辅助出豆瓣的辣味不足和增色作用,用量要适当。白糖和味调料提鲜,进口无甜味为准,回口微带甜为宜。味精主要是提鲜味,用量宜大,进口有鲜味感觉为好。这种麻辣味浓厚,咸度较高,做到咸中有鲜,鲜中有味,防止入口干辣、空麻,应以适口为度。

实际运用:在调味料配合中,应做到麻辣中有咸味,咸中有鲜味,麻辣中有香味白酱油、味精、胡椒面、白糖、姜、葱兑成滋汁。川盐与原料入味码芡。此味浓厚,有压味和抵消其他复合味的作用,宜配清淡的复合味缓解、和味。适用于秋末冬季为佳。

提示:缺少其余调味的味觉体现,入口干辣、空麻。

家常味型的风格在于妙用郫县豆瓣或泡红辣椒,使其咸鲜微辣,浓厚醇正并辅以蒜苗等增香而构成的。

特点风格:咸鲜微辣,醇味鲜美。

调味原料:郫县豆瓣(或泡红辣椒)、川盐、白酱油、醋、蒜苗。

调味方法:川盐定菜肴的基础咸味。泡红辣椒去腥腻,提色,增鲜香。白酱油和味提鲜、增色,郫县豆瓣定味,而香辣,在咸度允许的条件下,用量上尽量提高味道的咸辣浓厚醇香,突出家常味的风格。醋用宜少,分解氨基酸,提味增香。蒜苗配色与增香,点缀家常味的特色,突出蒜苗香味和绿色。混合油滋润菜肴和增香味,用量以满足菜肴的需要为宜。

实际运用:用于川菜生爆盐煎类型案例,浓厚醇正,咸鲜香辣,四季均宜。与其他复合味配合上,与豆瓣味有抵消外,其余复合味均较相宜。

提示:郫县豆瓣以及泡红辣椒使用过量,与豆瓣味型混淆。

煳辣味型是以咸鲜作为基础辅荔枝酸甜味觉,突出麻辣而构成的独特风味。特点风格:酸甜味突出,麻辣而不燥,鲜香醇厚。

调味原料:川盐、白酱油、干红辣椒、花椒、红酱油、白糖、醋、绍酒、味精、姜、葱、蒜。

调味方法:调味品在配合中,川盐作用于原料的码芡入味,使菜肴有基本咸味,白酱油提色增鲜,红酱油增色提鲜,并辅助川盐定味,三者用量使菜肴色泽棕红,咸度适口为准。料酒除异味,掺透调味提鲜。干红辣椒增强菜肴的香辣味,用量要满足菜肴香辣味需要,以辣而不燥为宜。花椒增加菜肴的香麻味,用量应与干红辣椒的用量相适应。白糖、醋和味精提鲜,决定菜肴在咸味基础上的酸甜味,用量能显示出菜肴中荔枝的酸甜为妙。姜、葱、蒜主要是除异增香,但不能压住菜肴的鲜味、辣味与花椒的香味为妙。味精提鲜和味,用量应恰当。

实际运用:一般用于宫保鸡丁、煳辣类型菜肴等,煳辣味风味独特,辣而不燥,浓厚清淡兼之,四季适合,佐酒下饭佳品。

提示:麻辣燥烈、无基础咸鲜压制了荔枝风味在菜品总体味觉上的突出。鱼香味型咸鲜定基础本味,重用泡辣椒茸、姜、蒜增香压异,略酸微辣而构成独特风味。

特点风格:鱼香味醇厚,略带辣味。鱼香味是川菜中的特殊风味,烹调成菜后,其味似鱼香,故而得名,为四川著名名味之一。

调味原料:川盐、泡红辣椒(或郫县豆瓣)、姜、葱、蒜、白酱油、白糖、醋、味精。

调味方法:鱼香味调味料的配合使用中,川盐与原料码基本味,淀粉码芡,使原料有一定的咸味基础。白酱油和味提鲜,与川盐配合定味,咸味适口。泡红辣椒或郫县豆瓣,能使菜肴带鲜辣味、增色,突出鱼香味,用量宜大。姜、葱、蒜增香压异味,用量宜大。白糖和醋组成甜酸味,食时有明显的感觉。味精提鲜,用量恰当。烹制成菜后,泡红辣椒使菜肴色泽红亮,味觉鲜辣清爽。姜、葱、蒜香味突出,咸味可口,味甜酸,呈荔枝味。

实际应用:鱼香味虽浓厚又清淡,亦香鲜,四季均宜,佐酒用饭均佳,是川菜特有的味型之一,之所以称为“鱼香”是因为其调味料取自烹鱼的调味料,后来,这一味型经过了四川厨师不断地改进与创新,而发展成为川菜经典味型之一,并派生出许多具有地方风味的特色菜肴,如鱼香猪肝、鱼香肉丝、鱼香茄子和鱼香三丝等。鱼香味型菜肴以其独特的口味,征服了各地的人们,并风靡全国。鱼香味型的调制相对比较繁琐,其使用的调味料较多,味咸、鲜、酸、甜、香、辣,各味协调,甜酸适中,否则达不到最佳口感。鱼香味型具有味咸、鲜、甜、酸、微辣,姜、葱、蒜香味浓郁,成菜色泽红亮,甜酸适口的特点。鱼香味型的主要调配料有盐、味精、高汤(或溶解的鸡精)、白糖、醋、酱油、葱、姜、蒜、泡椒、香油。其中,盐是底味,确定菜肴的基础咸味;味精和高汤可以提升鱼香汁的鲜味;白糖和醋调和成荔枝味,酸甜适口,增进食欲;酱油提色增鲜香;葱、姜、蒜可以去异提香;泡椒赋予鱼香汁特有的香气和味道,是鱼香味型中必不可少的配料之一;香油增香。有些地方在制作鱼香味型的菜肴时还加入豆瓣、红油等调料。鱼香味型的菜肴分为冷菜和热菜,冷菜菜肴一般是先在调制容器中依次加入盐、酱油、味精、高汤、白糖、醋,调和成具有甜酸口感的荔枝味后,再加入剁细的泡椒、姜蒜泥和葱,加入适量红油、香油,淋入冷菜菜肴上即可。而在鱼香味型的热菜制作过程中,高温会对鱼香汁的风味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调制和制作方法也不同于冷菜。以鱼香肉丝为例,是先将盐、酱油、味精、高汤、白糖、醋、红油、香油放入容器中,调制成鱼香基础调味汁,将主料(肉丝)码味后下锅炒散,加入泡椒炒至油色红亮,再加入姜蒜米炒香,最后加入辅料(木耳、青笋等)翻炒,起锅前烹入鱼香基础调味汁和葱翻炒、装盘即成。

提示:泡辣椒茸或郫县豆瓣以及姜、葱、蒜用量不足,甜味过重,影响成菜味觉要求。

酸辣味型应是在咸鲜的基础上,突出酸与辣味的调合,作到香辣咸酸、清淡味鲜所构成。

特点风格:酸辣清爽,鲜美可口。

调味原料:川盐、胡椒面、醋、白酱油、熟猪油、绍酒、姜、葱、味精、香油。

调味方法:川盐定基础咸味,白酱油和味提鲜,注意用量盐咸醋才酸,两者组成的咸味,应高于一般莱品。醋提鲜、除异、解腻,用量以菜肴入口酸味适合。胡椒面提鲜辣清香味,用量宜大,进口有清香鲜辣味为宜。绍酒提鲜除异,用量适当。姜、葱增香除异,辅助胡椒面的清香味,用量亦小。熟猪油滋润、增香。

实际运用:此味咸酸鲜辣,清香醇正,风味颇佳,能调剂胃口,解腻醒酒,和味提鲜,与其他复合味配合均宜,是秋季之佳味,下酒用饭的菜肴较可口,如酸辣蹄筋、酸辣蛋花汤等;而酸辣虾羹汤、酸辣海参等菜肴,属于另一种类型的酸辣味。

提示:熟猪油使用过量,发生腻口、味精使用过量压仰酸味的味觉感应等。糟辣味型是以微辣微酸,鲜香脆爽的新型风味特色所构成。

特点风格:微辣微酸,鲜香脆爽。

调味原料:二金条海椒、姜末、蒜米、精盐、白酒。

调味方法:糟辣椒,须用肉质厚实,色红香辣味正的二金条海椒。去蒂洗净,晾干水分剁成大小均匀的碎块,加入姜末、蒜米、精盐、白酒拌匀,装坛密封40天后,即可。

实际运用:糟辣味能够崭露头角,与近几年蓉城流行的河鲜系列菜品紧密相关,许多河鲜菜的主打调味料正是糟辣椒。在揭开河鲜菜的秘密以后,糟辣椒很快变成了调味新宠,它与鸡、鸭、鱼肉、泥鳅、鳝鱼等组合成了无数特色风味新菜。

提示:糟辣椒色泽鲜红,香浓微辣,具有微辣微酸,鲜香脆爽的风味特色,是目前四川特色火锅的主要调料。同时在红汤类热菜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鲜辣味型是以新鲜的小米辣椒为主,切成圈后配搭青辣椒,调味所构成。特点风格:辣味强烈,鲜椒味浓。

调味原料:小米辣椒、青辣椒、青花椒、香菜、芝麻酱、盐、味精。

调味方法:调制鲜辣味,必须用小米辣做主打调料,保证其辣椒辣度的强烈,将小米辣直接改刀入馔,调入青辣椒、青花椒、香菜、芝麻酱、盐、味精,以保其风味的独特呈现。

实际运用:鲜辣是川菜近几年发展革新的味型,其魅力在流行冷菜蘸水兔的味型中为突出表现。调制上乘的蘸水,须以新鲜的小米辣椒为主,切成细圈再配搭青辣椒细圈,前者主调辣味,后者主岔色,同时辅佐以青花椒、香菜、芝麻酱,调和成极辣的蘸碟,并且保持有鲜椒独特的味感。

提示:小米辣椒、青辣椒需清洗净后直接切制,再辅以青花椒、香菜、芝麻酱、盐、味精,调制成鲜辣味蘸碟即可。

如何快速撑握新派川菜的味型

在厨房里经常听到老厨师说“百变不离其中”,但很多新手跟本无法理解,大部分新手在学习中总是一谓的去记那位师傅炒那个菜放了些什么佐料,这样的方法跟本学不会这道菜的精髓,只能模防其形。所以必须撑据川菜的味型,再看这道菜在传统的味型上做出了什么调整,这样的调整导致的结果是什么,这样的结果还可以应用到那些原材料上。

下面我就举例说明一下:

先来看一下这道鱼香小煎兔,哇加了那么多尖椒,再不用说还加了辣妹子酱炒的,显然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鱼香味不同。这很容易让初学者难以理解,好纠结。换种想法,这道菜就是在鱼香味的基础上,加上现代才有的辣妹子酱,再容和了辅料中尖椒的鲜辣味。这样做的效果,迎合了攀西地区喜欢鲜辣剌激的口味。好了当你把这道菜带到北方,或是南方,你就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受欢迎了。若死死的去记这菜加了什么调料,用了什么辅料,完了,你这菜一出川惠大门又还回来了。到了外地可能顾客一点也不会买你的帐,既便你发现应做调整,也很有可能走向弯路。

再看看这道花椒鸡,吃在口中的口感是麻辣的,但再看看我们书上写的麻辣味(用川盐、郸县豆瓣、干红辣椒、花椒、干辣椒面、豆鼓、酱油等调制。特点是麻辣咸鲜)。你可能会想这是鲜椒味吧?要不就是花椒味?藤椒味?最近新味型还真是多呀。我们何不想简单点,他就是麻辣味系列的菜,它用尖椒和藤椒取代了传统辣子鸡干辣椒和花椒的燥辣,口感上也从干香变成鲜嫩。从而付合现代人健康理念。

举一反三,得道旁通,才能学习轻松。做菜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变化的。想要快速入门就得改革思想,但归根到底没有速成的方法,技术活一代传一代时,中间总会遗漏点什么,不是长辈们没教我们,是我们没有用心去悟,只学会了如何操作。

新川酱配方

这几款酱经过校订后比例比较准确,口味也很不错,各地读者可根据当地口味适当加减麻辣或咸甜口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点野山椒等调料。注意:这三种酱都要配合老油使用,口味才地道。

老油(以熬制15千克的老油为例)

用料:熟菜籽油5千克,牛油5千克,猪油2.5千克,鸡油2.5千克,草果克,白蔻50克,香叶克,八角30克,山奈10克,肉蔻10克,排草50克,大葱头克,小茴香克,罗汉果3个,花椒少许,干朝天椒适量。

熬制:锅下四种油,烧到三成热时下其余配料和香料、葱头小火熬制1小时(熬制过程中要保持油温不超过五成为宜,否则香料会糊)至油色发黄,然后浸泡1小时,打去渣子即成。(罗汉果要先用清水浸泡20分钟再放入)

香辣酱

用料:美乐香辣酱5瓶(每瓶克),老干妈水豆豉5瓶(每瓶克),雄民辣酱3瓶(每瓶克),老干妈豆豉2瓶(每瓶克),阿香婆牛肉酱3瓶(每瓶克),火锅飘香剂5克,郫县豆瓣2克,老油3千克,醪糟50克,生姜蓉克,蒜蓉克,白蔻40克,草果30克,桂皮20克,香叶30克,大料50克,小茴香30克,丁香20克,大砂仁30克,冰糖克,黄酒克。

制作:1、将各种香料打碎。2、将老油置于锅内,烧至六成热,下各种酱料和香料、姜蒜蓉、醪糟,小火熬至香味飘出,大约1小时左右,降温后下白糖和黄酒调匀即可。

制作关键:1、很多人都用“炒”的方法炒香辣酱,味道不够香,我们用熬的方法,而且熬制时间长,能使香味最大限度地散发出。2、本酱中加了火锅飘香剂(一种增香剂),更出香。3、罗汉果要先用水泡开之后再入酱,否则发苦。4、冰糖能增加鲜醇口感,缓和辣味,但不要加太多,否则太甜。如果加冰糖的话一定要加点黄酒,可增香。如果加的是白糖,就要加料酒,这种搭配口味最好。

麻辣酱

用料:干朝天椒克,花椒(味道偏香,颜色发红)25克,麻椒(味道偏麻,颜色发青)75克,芝麻25克,花生碎25克,八角50克,海鲜酱75克,白糖克,鸡油50克,老油60克。

制作:1、将朝天椒一切为二。起锅,下色拉油晃一下倒出,下朝天椒炒干香,打成粉。2、锅下鸡油,下朝天椒面、花椒、麻椒、八角一起小火炒棕红色。

3、另起锅放入老油60克,烧到2-3成热时,浇入步骤2中炒好的朝天椒粉中搅均匀,然后放入炒熟的芝麻、海鲜酱、花生碎、白糖调制成麻辣酱。(白糖要等温度降下来后再加入,否则会糊,发苦)。

注意:此酱比较稠,辣味稍重,可根据当地口味适量多加老油,调稀一些。

点评:此酱中只加了八角一味香料,味道够香吗?

解答:此酱突出麻辣味,香料不用加太多太杂,一味就可以了。

馋嘴酱

亮点:此酱加了泡姜、泡蒜蓉,口味酸辣鲜香。

用料:郫县豆瓣酱5千克,老干妈豆豉3瓶(每瓶克),泡姜蓉克,野山椒蓉克,生姜蓉克,蒜蓉克,泡蒜蓉克,白蔻30克,香茅草20克,大料20克,芝麻酱克,花椒50克,草果10克,香叶10克,丁香5克,大砂仁20克,桂皮20克,老油3千克。

制作:1、各种香料混合打成粉备用。2、将老油入锅,小火烧至六七成热,放郫县豆瓣酱、老干妈、泡姜蓉、野山椒、生姜蓉、蒜蓉、芝麻酱、泡蒜蓉和香料粉小火熬45分钟至香味飘出即可。

味型:微酸微辣味。

点评:注意老干妈要后放,它是熟的,放早了会发苦。

这款秘制麻辣汁可用来调制“口水鸡”、“口水牛肉”、“夫妻肺片”等凉菜,也可烹制所有麻辣味的川热菜。自从我们推出此酱汁调制的凉菜后,客人反映非常好吃,很多同行也来学习。

秘制麻辣汁

配料一麻辣酱:将保鲜青花椒1克、土芹菜梗50克、香菜梗50克用刀剁成蓉,然后浇入克八成热的豆油,变泼边搅匀。也可用花生油烫制。

配料二米辣酱:1、将2千克云南小米辣、30克鲜橙皮、克蒜子、克老姜一起入绞肉机打成蓉。2、净锅上火,下1千克红油,倒入绞碎的生料小火熬炒1小时,再下2瓶辣妹子酱小火炒干水汽,然后加冰糖粉20克、盐20克、鸡粉30克、鸡精25克、醪糟汁50克小火炒匀即可。

配料三麻辣油:1、小米辣段克,青花椒克,香油克,瓶装花椒油克。2、葱节50克,老姜50克,香料(八角5个、草果10个、香叶20片、小茴香5克)。3、先将红油2千克入净锅,烧到五成热,倒2料小火炸香捞出不用,再倒入1料小火慢炸至香味四溢、料发黄时捞出,取油即可。

秘制麻辣汁调制(一小份量):取鲜肉汤50克,加10克麻辣酱、15克米辣酱、20克麻辣油、盐、醪糟汁各5克,鲜味王5克、太太乐鸡粉5克,熟芝麻适量、芝麻酱3克、香醋5克、白糖2克、白酱油3克调匀即可使用。

特点:麻辣鲜香,色泽红亮,回味绵长。

注意:麻椒酱、米辣酱、麻辣油均批量制作,调味时可因各地口味不同适当调整比例。

注:熬制过程中选用普通红油即可。

点评:此款秘制麻辣汁着重取小米辣和青花椒的清香味,口味没问题。

馋嘴酱料配方

用料:泡老姜20斤、红泡椒6斤、青泡椒8斤、糍粑辣椒6斤;A、青花椒3两、红花椒2两;B、五香粉2两、冰糖3两、醪糟1瓶;C、姜、葱、蒜、洋葱、香菜、西芹等各适量;菜子油10斤、猪油8斤、馋嘴油10斤。

炒制方法:

1、将泡姜剁细,控干水份,然后将青红泡椒,糍粑辣椒用绞肉机绞碎控干水分待用。2、炙大锅一口,到入菜子油烧到6成热时放入C料炸香捞出不用。3、将A料放人锅中炒香,然后放人泡姜,改为中小火炒出香味,然后依次放入糍粑辣椒,红泡椒,青泡椒,并加入馋嘴油,用慢火炒大楷30分钟左右,4、待香味浓厚时,放入B料炒均推匀,盛入大铁桶中即可。

注意:炒制时一定要用中小火,火太大了易糊锅,千万不、别熬过火炒出香味即可。

馋嘴油配料:

a料:泡姜3斤、红泡椒3斤、青泡椒2斤、糍粑辣椒2斤、青红花椒各4两、菜油10斤、猪油5斤、色拉油20斤(可用脏油、废油)、馋嘴老油10斤。

b料:姜、葱、蒜、西芹、洋葱、香菜各适量。

炒制方法:

1、先将泡姜切片,红泡椒;青泡椒;糍粑辣椒分别用机器绞碎待用。2、炙大锅一口,到入菜子油烧到6成热是放入b料炸香捞出。3、然后依次放入青红花椒,泡姜;糍粑辣椒;红泡椒;青泡椒,然后加入剩余的油,小火熬出香味,盛入大桶中泡一天即可。

风味豆豉辣椒酱

材料与份量:菜油两大半碗、豆豉一饭碗满、干辣椒一饭碗满、灯笼干辣椒半饭碗、花椒一匙半、八角三颗、料酒两大匙、糖四大匙、黑酱油两匙、味精一匙,郫县豆辨酱两大匙。

制作:豆豉用溫水泡十五分钟(去盐份)沥干水分,再分出一半搅碎成豆豉面一半留原粒备用;干辣椒与灯笼干辣椒用搅碎机搅至九成碎备用;花椒、八角、搅碎成粉状备用;热锅将菜油用中火烧至中热(油开始流动时)转为小火,即下花椒与八角粉炒出红油(大约八至十分钟),再依次将郫县豆辨、豆豉与干辣椒碎下锅炒匀后,再熬大约十分钟,这时候下料酒后再多熬一个小时,下糖、酱油与味精调好味后,再熬半个小时熄火,待冷却后即可装瓶。

酱原料:大蒜克、四川泡姜0克、典林牌野山椒(广西产)4瓶、郫县豆瓣酱0克、海鲜酱克、四川泡海椒克、老干妈豆豉酱2瓶(用搅拌机打碎),加湖南辣妹子6瓶、永丰辣酱4瓶、李锦记蒜蓉辣酱4瓶、桂林辣酱2瓶、阿香婆香辣牛肉酱3瓶。

制作:大蒜、泡姜、野山椒、泡海椒、老干妈豆豉酱分别入搅拌机打碎,郫县豆瓣酱剁细。锅上火先下茶油1克(也可用花生油代替)烧热,加红油0克搅匀,放入大蒜、泡姜炒出香味,再下其余调料加小火熬制约30分钟出香味即可。

奇香酱   

用料:郫县豆瓣酱5千克,泡椒酱3千克,糍杷辣椒2千克,色拉油15千克。

来源:众友餐饮文化传媒

免责声明:本平台文章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目的在于分享信息、提供阅读,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与我联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