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川菜贵精丨
”新繁泡菜所体现的
是时间沉淀的耐心
和食材选择的精细“
这是川菜的另一面
▽▽▽
四川人做菜,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川菜之魂”豆瓣,另一样就是“川菜之骨”泡菜。
如果说“魂”是指一勺豆瓣有四两拨千斤的轻盈,那么一个“骨”字,就更能体现出四川人对泡菜感情的厚重。
久了不吃就思念入骨。
可见,泡菜对于川菜重要,对于四川人更重要。
追根溯源,把泡菜推上“川菜之骨”的宝座,“泡菜之乡”新繁功不可没。
在新繁,泡菜经由手工时代到工业时代的几位大师的巧手锤炼,才终于从火爆酣畅的川菜江湖中脱颖而出。
起始“温泡菜”
味道全凭口舌掌握,调制全凭手上功夫。
新繁人关于新繁泡菜的传说,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了。
年,成都总府街春熙路北口的朵颐食堂,三层门面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在其左侧“发祥庄”的隔壁,另有一间铺面,是朵颐专设的泡菜作坊,到店的客人,很多都是为了这口泡菜来的。
给朵颐做泡菜的师傅,叫温兴发,年出生,新都新繁人。
从15岁开始,温兴发就钻进泡菜坛子里,认真钻研泡菜的技术。
温兴发做泡菜,有一个诀窍,就是“洁癖”。
据说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对泡菜房的清洁,“一是将泡菜坛子外面用水冲洗一遍,二是用水将地面冲洗一遍。”
不仅如此,温兴发的泡菜,对人也有“洁癖”,即使非常要好的同事,想要随手去他的大缸里面捞一些泡菜,也会被他阻止,理由是没有洗手。
如此兢兢业业的温兴发,制作泡菜的手艺不断精进,到朵颐食堂当厨时,已经把自己炼成了远近闻名的“温泡菜”。
温泡菜有多火?
当时的食客中流传一句话——
“朵颐的泡菜比肉贵”
也就是从温兴发开始,新繁人擅长做泡菜的技能得到食客的认可,新繁泡菜的传承也就此开始。
镜头转回今天。
尽管美食评论家把泡菜在四川美食中的地位无限拔高,甚至认为一碟泡菜就是四川人的家。
但以外人的角度看,恐怕很难理解为什么四川人会对泡菜情有独钟。
脱离了本身蕴含的人情味,就菜品本身而言,泡菜简直缺乏川菜鲜明的个性。
“麻辣重口”不占一样,看上去又没有回锅肉的生猛,没有麻婆豆腐的红亮,甚至外观也有如江浙菜系的精致小巧。
在动辄油辣滚烫的川菜江湖里,泡菜为什么会占得一席?
想知道答案,我们还要继续回到泡菜大师温兴发的家乡新繁去看看。
传承·“泡菜何”
温兴发不是第一个把新繁泡菜发扬光大的人。
相传在赤壁之战以后,刘备率大军入川,走到新繁郡的时候,众将士有些水土不服,食欲不振。
军师诸葛亮深感忧虑,寻找解决办法时碰巧遇见当地百姓找做泡菜,诸葛亮在尝过以后,泡菜脆嫩无比,而且具有开胃提神的功效。
于是就带回军中,官兵们吃了以后食欲倍增,士气高昂。
诸葛亮由此感慨,新繁泡菜,天下一绝。
能把泡菜做出独具一格的绝妙,新繁人的要领,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讲究、精细。
食客吃到的是泡菜,但泡菜师傅花的功夫却在泡菜之外,从选泡菜坛子、选食材开始就精细的讲究。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新繁泡菜的第二代大师何子涛,江湖人称“泡菜何”。
“泡菜何”是新繁人,13岁离家讨生活,在饭店里拜师做帮工,习得了做泡菜的好手艺,之后又求教过温兴发等泡菜大师,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泡菜风格。
和前辈温兴发一样,“泡菜何”做泡菜,也有自己的诀窍,就是:选材。
“泡菜要用坛子泡,坛子以隆昌附近所产的下河坛子最好,其次、是彭县桂花场一带所产的挂花坛。”
“盐要用自贡盐,其他诸如八角、草果、花椒、胡椒等等香料也一律需要上等,宁缺毋滥。”
“泡红海椒的原料,最好用双流县牧马乡王家场的正宗二荆条,这种二荆条色彩鲜红、油亮发光,更进一步的精选,是要选择新鲜硬健,无虫伤压伤、茎柄不坏的小红海椒”
......不仅选材严格,制作泡菜的工艺肯定不能掉链子。
精益求精,从这方面说,“泡菜何”是青出于蓝,奠定新繁泡菜工艺基础的人。
沿袭了温兴发对流程的把握,“泡菜何”从选材,到泡菜管理上,都做的更加精致,且创新。
说精致,是因为经他手,必须选二荆条来泡的红海椒,已经成了川菜烹饪的必备辅料。
说创新,是因为在何子涛的手里,无论瓜、豆、茎、叶、根、藤、花、果等各类蔬菜均可入坛泡制。
传说“泡菜何”曾经独创了一道”泡柚子仁”,味道酸甜可口,令人称奇。
而他做的鱼香泡椒,则是把鲫鱼和红海椒泡在一起,辣椒吸收了鱼香,成为做鱼香型川菜不可或缺的调料。
难能可贵的是,“泡菜何”将这些长期制作泡菜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工艺,包括置房、配料、出丕,盐水管理等等形成理论,成为新繁泡菜得以规模化生产的基础。
年,新繁泡菜车间成立,“泡菜何”就一直在车间供职,将自己的心得毫无保留的传给厂里的技术师傅。
到上世纪80年代,国营新繁泡菜厂正式成立,虽然这时“泡菜何”已经不在了,但围绕工厂生活,很多新繁人的一生,都在传承和追寻着“泡菜何”的手艺和味道。
年,国营新繁泡菜厂改制,成立新繁食品有限公司,开始注册生产“新繁”牌泡菜。
可以说,“泡菜何”见证了新繁泡菜从手工生产到工业制造的全过程。
在工业生产时代,新繁泡菜标准化生产为本地带来了客观的收益,但本地人却还是怀念自家泡菜坛子里手作的泡菜。
原因无他,手工调制的细腻和温情是标准化生产无可替代的。
日常生活中,新繁人自己做泡菜的时候,还是传承了新繁泡菜从食材到配料一丝不苟的认真。
落脚·家常智慧
嫁到成都的新繁人,带的嫁妆就是一缸泡菜老盐水。
耳濡目染的民间智慧,让她手中的泡菜比工厂生产出的更有灵性。
“比起在盐水里加花椒、辣椒,还有自己喜欢的香料,加一点老盐水、一点芹菜才能让泡菜栩栩如生。”
“如果盐水因为时间的推移颜色变深,加入一些劈开成节的甘蔗就可以让盐水变得清亮,并且甘甜。”
即便只是在家里做泡菜,新繁人对食材的选择和处理也是一贯的严谨。
“最好是只用根茎类的菜来泡泡菜,如果是白菜一类的叶片菜,则最好只泡菜帮,青叶子菜则最好不要泡。”
“如果是泡莴笋,要先把买回来的莴笋去掉叶子,破成很薄的薄片,中间裹一片玫瑰花瓣后卷成卷。
然后在小坛子里立起来放一层,加一层自贡的盐,一层一层叠满,顶上铺满谷草,最后倒过来放置,口上加水,每天一换。”
精耕细作,泡菜在家庭主妇的手中,透露出的也是自两位大师手中传过的精细和耐心。
终章·一菜一格
从餐馆到工厂,再到居家日常,看似一坛简单的泡菜,在制作流程中,却处处透露出一种精细和巧妙。
为什么新繁泡菜会在川菜中占有独特的一席之位,甚至被赞誉为“川菜之骨”?
恰恰是因为它体现川菜辛辣以外的另一面:“海纳百川,一菜一味。”
味型不是一味的麻辣,而是酸甜爽口,烹饪方式也不是简单粗暴的炒和煎,相反需要耐心的调制和等待。
川菜最初所擅长的,就是对繁琐工序游刃有余的掌握和对小菜也精心照顾的细致。
其实比起大众对于川菜火爆热辣的印象,一碟简简单单的泡菜更能体现四川人的本真性格——
精致、小巧、可盐可甜,还带着偶尔迸发出来的泼辣。
-End-
编辑丨ROY图片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小镇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