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升
郫都区,地处成都上风上水,是成都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地、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区、川西林盘的重要保护区,生态优势明显。同时,郫都也是成都“西控”区域,产业和企业的准入门槛极高。既要生态美,更要百姓富,要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在郫都找到生动的实践注脚。几年来,郫都在发展中始终坚持“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逐渐找到了一条有效的生态价值转换之“道”。
雪山下的战旗村
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政绩”
与都江堰接壤的郫都,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拥有“金温江、银郫县”的美名。进入当代,随着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原本就距离老城区不远的郫都区,成为成都市最年轻的中心城区之一。
前些年,郫都也曾引入一些建材企业,为经济指标贡献不小。但郫都并没有在这条不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上走得太远,而是果断转向,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划,划定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等四大功能区,规划引导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配套空间等更加合理,牢牢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底线。
安靖镇一度是“烂木料”加工企业聚集区域,企业多达千余家。年,在区委、区政府统一指挥下,安靖镇村干部入村、入院、入户动员宣讲,要求村社干部、党员带头拆除“烂木料”等无证无照企业。短短3个月时间,取缔关闭家企业,腾退土地亩。
郫都还对区内木制品、石材加工、塑料制品、危险化学品等无证无照小作坊及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持续关停转,以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换来生态环境的长久改善,让市民过上“推窗见绿、出门赏景”的宜居生活。
作为全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地,保护生态必须刚性、再刚性。郫都坚决落实饮用水源保护条例,搬迁一二级保护区内户农户,关闭3家农家乐和77家企业。严格落实“河长制”,建立“河长+河道警长+网格巡查员”管理体系,常态开展水源保护区巡察。唐元街道临石村党员和妇女还自发组建了水源地党员护水队、巾帼护水队,带动50多个村民成为志愿者,积极开展巡察护水行动。
恢复了良好的生态本底,农耕文明就有了复苏的土壤。遵循“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思路,郫都区推动全域景区建设,启动川西林盘修复和申遗,共梳理林盘余个,创建A级景区10个,建设各类主题生态绿道公里,形成了串联园区、特色镇、川西林盘的绿道网络体系,丰富了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把深化土地改革作为“第一动力”
成都平原从来不乏改革的首创精神。在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郫都区成为“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国试点,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打通生态价值转化通道。
郫都区以“还权赋能”“农民自主”为核心,探索开展自然资源确权,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集体林权等确权颁证,夯实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从身份权向财产权转变的制度基础;全面完成集体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67个村组建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建立了农村产权、资源价值评估体系,让农村资产“有价可依”。
资产如何变资本?郫都区抓住试点机遇,出台不动产登记等21个配套办法,破解入市主体不清、抵押融资不力、收益分配不均等难题,实现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
年,战旗村以每亩52.5万元的价格出让土地13.5亩,成功敲响全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截至目前,全区共入市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56宗亩,获出让收益12.4亿元。村集体或村民还通过资源入股、合伙共建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农耕体验园等项目,实现生态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43个,同比增长23%。
依托改革释放的政策红利,郫都区不断优化“绿水青山”的制度供给,探索生态系统总值GEP核算办法,出台《加快生态价值多元转化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健全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严格环境保护制度;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争取市级水源保护专项资金,设立区级饮用水源激励保护资金,支持企业开展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形成生态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良好氛围等。
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第一要义”
生态经济,并不是简单的“生态+经济”,而是生态与经济相融相促、相得益彰。
郫都区坚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精细高端农业。实施土壤有机改良,建设有机农庄,整合京东云创等知名运营商,搭建绿色战旗品牌创新中心等营销推介平台……目前,全区“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个,韭黄、圆根萝卜等产品远销日本、欧洲。
同时,郫都区严把绿色高科技产业方向和准入标准,两年共有40余个不符合产业定位的投资项目被拒绝。在此基础上,聚焦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科技影视文创等主导产业,精准招引法国液空等知名企业近30家,协议总投资超亿元,打造国际川菜小镇等片区开发项目,产业链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郫都是中国农家乐发源地,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以此为契机,郫都区实施“生态+”旅游行动,连片打造万亩大地景观、花卉苗木基地,并在田园综合体、林盘、绿道等生态场景中叠加文创、康养、运动等消费功能,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被列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年,全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7.4%。
其中,三道堰街道青杠树村结合土地整理,连片打造百亩大田景观、近亩生态湿地和余亩水面,引进水隐桑田田园综合体等文化旅游项目,带动农户发展农家乐、乡村客栈、特色民宿余家。年上半年,青杠树村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1亿元。
唐昌街道战旗村及周边则通过20多公里绿道串联唐昌农业大公园、战旗十八坊等周边特色景区景点。游客除了绿道骑游,还可参与唐昌布鞋、郫县豆瓣等非遗文化产品制作,或到林盘院落、蓝莓基地等观赏体验农事活动。年,战旗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5万人次,实现收入6余万元。(作者系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书记)(刊于《半月谈》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