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罗万象的深圳,无疑是食客们的天堂,全球各地的美食都能在这儿找到。而来自全国的味道,也让异乡游子们找到了家乡的味道。但相比于湘菜、川菜、粤菜在市场上的盛行,在深圳要找到正宗的江西菜,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在中国文化里,味道,不止于嗅觉和味觉,更源自中国人的心。一道舌尖上的美味,除了五味调和的灵魂,常常还因为专属的记忆而变得柔和。
江西,自古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美称。鄱阳湖,古称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这里,是鱼儿们的天堂。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淡水鱼种,在江西的水域里都可以找到。
靠水吃水的打渔者
中国人一直懂得自然的馈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亘古不变。赣菜,就在这水美鱼肥、沃野千里的江西水土中,脱胎而出,养育一代又一代江西老表。
而在深圳,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常住人口约万,其中外来人口约万。在这之中,江西人占比将近13%,大约有多万的江西人选择来到深圳。人们常说,生活在别处,但最令人难忘的滋味,却永远在自己的家乡。
不过,在深圳,要找到正宗的江西菜,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
来自江西九江的周晓君,致力于改变这样的局面。“把江西菜带出来”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走出江西到全国各地,看到湘菜突飞猛进,甚至是川菜在江湖上都有一定地位,但赣菜始终不能走出来,始终在市场上没能占到一席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周晓君创立了“鄱湖渔家”。
鄱湖渔家始创于
鄱湖渔家,“鄱湖”二字取自于江西最有名的鄱阳湖,“渔家”则表明了渔鲜是江西人餐桌上的主角。赣菜食材丰富,烹饪因料施艺,讲究原汁原汤,油厚不腻,口味浓重,后又引进、揉合邻近的湖南、广东、安徽、湖北各省的食材和烹饪技艺,逐渐形成了酥烂脆嫩、鲜香可口、咸辣适中、色型斑斓的特有风味。
清晨,从鄱阳湖畔捞起的鱼儿即被装车,带着江西游子的牵挂和期待,跨越千里游向深圳。夜幕降临,新鲜肥美的鄱阳湖鱼也到达目的地了。为了保证赣菜的原汁原味,鄱湖渔家的鱼、鸡、鸭和特色生蔬,都经历过这样的跋涉,从江西,到深圳的餐桌上。
忙身于菜市场的周晓君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著名的文学家汪曾祺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恰恰和周晓君不谋而合。
周晓君:我来深圳的第一件事情不是逛商场,每天早上我很早起来就去逛周边的菜市场,整个福田区的菜场我都跑遍了。我们的赣菜师傅呢,基本上都是我从江西老家带过来的。不光是带过来的,而且是我一手把他们教出来的。每一道菜,我们都在一起研发,我们已经一起走过来几个年头了。
在鄱湖渔家,每一道赣菜,都按传统做法炮制,最大程度保留了家乡的味道。
鄱阳湖鱼头王,选用鄱阳湖所产的二十公斤以上的鳙鱼,先煎后煮,加入食盐、生抽、土辣椒,直至汤若羊脂,色呈奶白,鱼头筷入刺落,松而不散,肥而不腻,入口其鲜无比。配以萝卜慢炖,使其饱吸高汤浓汁,一口咬下,更是热汤四溢,鲜香满口,令人不愿辍筷。
「鄱阳湖鱼头王」
莲花血鸭,在萍乡本地,叫鸭崽里,为夏秋之际祭祀、待客、节令常菜。将鸭肉切成两厘米左右的方块,备一碗新鲜鸭血。起一口锅,开旺火,倒油,再将鸭块倒入,后再加入生姜、大蒜、美人椒等调味,小火焖制数分钟,转大火,倒入鸭血翻炒,使鸭血均匀包裹鸭肉,这样一道鲜香麻辣,爽滑可口的莲花血鸭,便做好了。
「莲花血鸭」
江西老鸡汤,亦位列“十大赣菜”之一,相传此菜还与朱元璋有关,以肉质鲜嫩,滋补养身而闻名。挑选家养一年到两年的土鸡,肉紧,有油,小火慢炖六个小时,一口鲜甜热汤即出锅。
「江西老鸡汤」
江西炒米粉是赣菜里流传最广的小吃之一。将干江西米粉沸水煮数分钟后,捞起沥水待用。将香菇和瘦猪肉切成小片。倒油,放入肉丝、香菇丝、上海青,加入佐料,大火翻炒,再加入米粉拌匀,经典的江西炒米粉就完成了。
「江西炒米粉」
那么,周晓君是如何与餐饮业结缘的?
周晓君:我很小的时候我是农村的嘛,我舅舅呢,他在县城里工作,我从小寄住在我舅舅家。然后呢,我们农村小孩,回家以后就会做一些家务。比如说帮我舅舅做一些晚饭,因为他们上班比较晚。然后在他的这个帮助下、教导下,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做饭的习惯,逐渐就形成了对餐饮的爱好。
点击回顾他做私房菜只为把江西的味道带给深圳人
大火里翻炒的,不只是一道家乡菜,更是一道道难以忘怀的乡愁。在周晓君心里,鄱湖渔家创立于年,而不是今天。虽然中间从事了另外的行业,但餐饮,是他从未放弃的一个梦,而江西,是他从未忘记的一个家。
大火里翻炒的,不只是一道家乡菜,更是一道道难以忘怀的乡愁
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而顽固,无论脚步走得多远,它都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却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而鄱湖渔家的味道,也将吸引一波又一波思乡之人,来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