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口酸回口甜,继而麻辣袭击味蕾肖建明大

斑鸠菊注射液 http://m.39.net/pf/a_4618876.html

破口酸回口甜

继而是麻辣味袭来

这就是川菜中的“糊辣荔枝”味型

其代表菜品就是“宫保鸡丁”!

看似简单

想做出正宗味道却并不容易

今天小微特地邀请

川菜烹饪大师肖见明

为你揭开其中的奥秘

肖见明

川菜大师,国家一级评委,拜在川菜泰斗陈松如名下,先后担任成都锦水苑酒楼、银杏酒楼、飘香园老牌川菜馆的行政总厨。

从厨40余年,肖见明如今依旧坚守在厨房的第一线,他对于菜品创新的理解是:“不能一味追求新奇,而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出有新意并能经受住市场考验的产品。”

大师说川菜

何为糊辣荔枝味?

糊辣是通过一定温度的油,将花椒和辣椒脂溶、脱水、焦化,产生一种奇妙香气,从而达到微辣不燥的效果;而荔枝味强调破口酸、回口甜,呈味顺序是酸味大于甜味,酸甜味又大于咸味,从而达到酸甜中求咸鲜的目的。若是一道菜入口先酸后甜,又因为有了花椒、辣椒的加入,它还带上了一股糊辣味,这就形成了川菜中独一无二的“糊辣荔枝味”,此味型的经典代表便是“宫保鸡丁”。而如今,我又用这一味型创作了新菜“辣子碰头鱼”。

大师代表作

辣子碰头鱼

这是肖见明大师的原创菜品之一,选用小海鱼入菜,乍一看表面铺着的那层辣椒,以为做的是麻辣味,但品尝后才发现原来是糊辣荔枝味。其做法也较为特别:海鱼炸酥垫底,浇一层味汁,最后再盖上炸辣椒,鱼肉入味,糊香浓郁。

制作流程:

1、碰头鱼(这是一种小型海鱼,只有一根主刺,肉质细嫩,腥味小)解冻,去掉鳞、鳃、内脏,洗净沥干,无需腌制。锅入宽油烧至七成热,下入莴笋条克拉油,垫入盘底;再下入碰头鱼克炸至金黄酥脆,捞出沥油,垫在莴笋上。

碰头鱼治净,无需腌制。

锅入宽油烧至七成热,下入碰头鱼。

炸至金黄时捞出沥油,装入垫有莴笋的盘中。

2、炸鱼时另起一锅熬料汁。锅入底油烧至五成热,下入大红袍干花椒10克爆香,放姜末、蒜末各15克炒香,加高汤克,调入保宁醋25克、糖20克、酱油10克、盐6克烧沸,分三次勾入浓芡,使汤汁稠至挂壁,加藤椒油8克、香油5克,起锅浇入刚刚出锅的炸鱼上。

锅入油烧热,下花椒、姜末、蒜末炒香,放高汤、糖、醋等料烧成味汁。

味汁浇入鱼身上。

3、锅入混合油40克(香油、色拉油按照1∶1的比例兑匀)烧至五成热,放干辣椒节60克炒至颜色棕红,放香葱节10克炒香,起锅倒入盆中即可。

锅入油烧热,放辣椒节、葱段炒香,盖在鱼上即成。

大师点拨

1、此菜中料汁要“宽”一点,且要稠至挂壁,这样才能将原料“半淹”其中,充分入味。

2、制作时注意调整时间,使炸鱼和料汁尽量同时出锅,这样二者相遇,鱼肉才能最大程度吸入料汁的味道。

3、最后盖在鱼身的那层辣椒节炒红即可,不要过火使其变糊;炒制时要放少许香油,起到增香的作用。

苦瓜烧猪尾

每逢夏季,四川百姓就喜欢用苦瓜做菜,干煸、酱烧、凉拌、酿肉蒸等花样繁多,既能败火,又可消暑。此菜用苦瓜与猪尾搭配烧熟,选料特别,做法家常,其浓郁的酱汁则是下饭利器。

批量预制:

1、猪尾50斤燎烧去毛,改刀成4厘米长的段,入沸水(水中加葱姜、料酒)焯至断生,捞出控干。

2、锅入色拉油烧热,下入葱段、姜片各80克爆香,放豆瓣酱克炒出红油,添清水50斤烧沸,打去料渣,倒入猪尾段,加适量盐、白糖和味精,大火烧开改小火煲2小时(或用高压锅压20分钟),关火捞出猪尾,原汤打渣留用。

猪尾加豆瓣、清水等料批量烧熟。

走菜流程:

1、苦瓜块克去掉白瓤,改刀成菱形块,入七成热油炸至断生。

苦瓜过油,炸至断生。

2、取一砂煲,舀入猪尾克、原汤克,放苦瓜块,调入酱油15克,加适量盐、味精、五香粉补味,中火烧至沸腾后勾芡,关火即可走菜。

猪尾、苦瓜与原汤一同入锅,烧至沸腾后勾芡装盘。

大师点拨

1、因为是家常做法,此菜烹制时不必放入过多调料,仅用豆瓣酱、盐、味精、酱油、五香粉即可。

2、批量烧制猪尾时不宜加入酱油,以免颜色变黑,影响卖相。

芽菜碎米鸡

四川省有四大酱菜,分别是涪陵榨菜、新繁泡菜、南充冬菜、宜宾芽菜,而这道菜,便是用鸡肉与芽菜混合炒制而成,做法家常、汤汁油亮、味道浓香,既能配饭,又可拌面食用。

制作流程:

1、去皮鸡腿肉克改刀成小粒,纳盆加料酒、酱油、盐、白胡椒粉、淀粉抓匀腌制10分钟;芽菜克漂洗干净,攥干水分,切碎备用。

去皮鸡腿肉改刀成小粒。

芽菜漂洗干净,攥干水分,切碎备用。

2、盐3克、味精4克、酱油6克、香油8克、水淀粉10克搅匀兑成碗汁。

3、锅入底油烧至五成热,下入鸡粒炒散,放姜末10克煸炒出香,放入芽菜碎炒干水汽,倒入碗汁烹香,加青椒圈70克翻匀,起锅装盘即成。

锅入底油烧热,下鸡粒、青椒圈、姜末、芽菜炒香。

倒入碗汁烹香。

藿香白肉

白肉的做法并非起源于四川,而是由生活在东三省的满族人祭祀时吃的“煮白肉”演变而来。清军入关占领四川后,留下一哨八旗军在成都驻守,如今的宽窄巷子,便是这些八旗子弟驻军及生活之处。随着满人入川,“煮白肉”大量出现在成都的食肆中,其大小一致厚薄均匀、平整透明皮肉相连、瘦肉粉白肥肉油润,油光发亮的肉皮犹如银丝镶嵌在肥肉边,热气徐徐,挥发出鲜美的肉香。

如今的川式料理中,用红油和蒜泥调制的“蒜泥白肉”受众最广,除此之外,还出现了许多演变口味:如想吃得清爽些,则可将烧椒、大蒜、青花椒一起剁茸,加盐或泡菜水调和,就变成了鲜辣清香的“烧椒白肉”;喜欢味浓的,则可以用炒香的豆瓣酱加蒜泥、花椒茸拌成“豆瓣白肉”,色泽红亮,辣味突出;也有人会将鲜红美人椒与鲜藠头剁碎,加白醋、盐、糖、野山椒水拌匀制成“藠头酸椒酱”,用其调拌的白肉酸甜清香,是夏季的最佳开胃选择。而这道藿香白肉,则选用川西人最喜欢的“藿香”调成味汁,它又叫“大叶薄荷”,可通气、顺气,还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气味。

炝锅兔

这是肖见明大师的原创菜品之一,将川式名菜“水煮牛肉”与“炝锅鱼”的做法结合,用豆瓣、刀口辣椒、老干妈豆豉,加宽汤煨制兔肉;调味上还加入了近些年流行的青花椒、藤椒油,重麻、重辣、浓香,十分受年轻食客欢迎。

做好的兔肉盛入碗中,淋热油激香即可。

麻酱凤尾

说起麻酱凤尾,大家并不陌生,可你知道这道菜的原本做法,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这个样子吗?在传统做法中,此菜的原料“凤尾”(就是莴笋尖,也叫油麦菜)需要先加盐腌至变软,然后沥干盛入盘中,而浇入的料汁,则是在红油味的基础上另加少许芝麻酱调拌而成。

肖见明大师在北京的四川饭店工作了八年,他发现北方人特别喜欢吃生拌菜,品的是那种新鲜的清脆,而所配的蘸汁,则是甜面酱或芝麻酱。“生鲜蔬菜蘸酱”这一吃法引起了肖大师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