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新场景假期研学旅游升温催热消费新

4月29日,家住金牛区的杨女士给孩子预约了一场“五一”劳动研学:当小农夫到农田插秧。“劳动研学应景,插秧可以让孩子感受农耕文化,切身体会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杨女士说。

研学是教育与旅游跨界融合的产物。近年来,研学旅行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将孩子们的春秋游、劳动课、实践课等整合,实现研中有学、游中带学、寓教于乐的课程设计,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第二课堂”,相关消费需求的释放,成为研学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文旅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

需求释放:双减之下,研学成为“第二课堂”

“没有兴趣班的节假日,想让孩子体验更多生活场景,看到朋友圈推荐各种研学,就选了‘五一’劳动研学,课时一天,费用元。”其实,像杨女士这样的假期安排,在家长圈并不鲜见。

市民李女士称,“现在没法外出旅行,一些独立的研学活动既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又能长见识,是不错的选择。”在此前的清明小长假,李女士就曾为孩子安排过考古研学活动,课程的丰富性和孩子的喜悦笑颜,也进一步增加了她对研学旅行的认同。

事实上,研学在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土壤。从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此前盛行的夏(冬)令营、海外游学等,尤其是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这也加速了需求的释放和供给的跟进。

据了解,目前的研学旅行产品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年龄多在7岁至14岁,有学生独立参加、亲子研学,课程涉及历史文化体验、劳动实践教育等,其中不乏一些大型研学机构,课程多达数十种,课时半天、一天、两天、三天不等,费用多在元至0元不等。有行业相关专家表示,“研学旅行是‘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把课堂延伸到教室外,教学拓展到书本外,是提升学生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益课堂。”

供给多样:产品多元,还有活动和促销

每逢节假日,家长都会提前考虑如何“安排”孩子。“当然,家长圈也会分享各种节日消费新业态、新产品,这两年研学渐入视野,给孩子安排一场挺有意义的。”市民王先生被吸引,缘于一次博物馆亲子研学,“孩子全程兴奋,‘五一’又来一场。”

“‘五一’小长假之前,采取线上线下营销,还专门针对小长假推出特色营地活动,成都的客户占了一半。”某研学旅行公司一项目运营人员介绍,公司项目主攻大熊猫国家公园,以生态体验、自然教育为主,课程包括大熊猫溯源、生物保育、自然科普、山地运动、手工搭建等数十种。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研学机构、研学旅行公司都为“五一”小长假做足了准备,不但供给产品多元、活动内容丰富,还推出“五一”促销活动,刺激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其中,一家从事亲子研学的机构甚至还推出了到店送礼、消费领券活动,“疫情后,市场需要挖掘消费触点,节假日经济是重要抓手,研学旅行是文旅消费的细分领域,自然也是商家营销的热点。”

行业升温:发展加快,旅行半径缩小

研学是教育与旅游跨界的产物,研学旅行产品比传统旅游产品供应链更短,供应商和服务商类型更加丰富。学校、研学旅游公司、研学机构等都在发力,景区、乡村旅游、商业露营地等都在植入研学场景,成都研学旅游行业日渐升温。

“成都的‘天府文化’底蕴深厚,自然地理、古蜀文化、国宝熊猫、川菜美食等传统禀赋得天独厚,公园城市和‘三城三都’建设更是为研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场景和资源,在旅游产业和消费升级中大有可为。”成都市研学旅游协会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1月,成都市提出要发展“亲子互动”研学旅游新业态,鼓励文旅企业、教育机构推出一批科普教育、传统文化等研学产品(课程)、线路和研学教育示范基地。研学旅行的政策红利在持续释放,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然而,研学旅行也面临挑战。一家主攻历史文化体验的研学机构,过去的研学路线覆盖西安、敦煌,甚至国外。“由于疫情原因,客源减少很多,研学日程、旅行半径也缩短,活动都在川内,且主要在大成都范围内。”该机构负责人表示,或许只有把长远发展和当前挑战处理好、应对好,研学旅行、研学经济的发展动力才会更加释放。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孟浩实习记者唐小未责任编辑何齐铁编辑王鹃图片探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