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上,有这样一部纪录片,它的评分竟然高达9.4。
它记载了重重宫门背后,有一群人,隔绝了浮世喧嚣,每天的工作,是修复拥有千百年历史的文物。老一辈的师父们,大多是学徒出身,他们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这些静默的文物。
没错,这部纪录片,就是《我在故宫修文物》。
《我在故宫修文物》揭开了匠心的一角
他们扎根在故宫,用匠心让损坏的文物们重见天日。
会有人用十年时间,修缮《清明上河图》;
会有人穷尽一生,与古朴钟表为伍。
现代社会,夹在社会快节奏洪流里的人们,被贩卖着各种焦虑的故事。
渐渐的,匠心,成了一种奢侈品,成了都市里难能可贵的精神。
许许多多失传的老手艺,也成了听过却未曾见过的传说。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传承着历史的可爱的人,身上好像发着光,吸引着被都市浮华,灯红绿酒迷了眼的人们,窥探到内心中一片宁静。
在岁月中坚守,对热爱的事物皓首穷经……
这一次,《舌尖上的中国》团队,同样拍摄了一个致敬中国匠人的记录片。
他们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眉州东坡复兴起几近失传的地道美食,揭开了本是耳熟能详的菜品:鱼香肉丝的秘密。
眉州人,寻找到了失落已久的匠心传承,他们用了整整天,再现川菜经典,复兴地道传统工艺,再现了鱼香肉丝之魂——鱼香辣酱
从记录片中,我们看到了老手艺的复活,亲眼见证了匠人故事,匠心精神。
0
“匠人精神”源自人最本能的好奇心和敬畏心
中国传统工艺源自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师徒之间的代代传承,这次鱼香辣酱的复活,也源自于一个徒弟对于师傅的致敬!
众所周知,人们平日里吃到的鱼香肉丝里是没有鱼的,但是在王刚的记忆里,师傅,不是这么说的:
王刚,师承军中名厨、十大元帅的伙头军、川菜大师甘国清大师,他师傅曾经感叹道:鱼香肉丝里最早是有鱼的,只是条件太有限,做鱼辣椒酱太麻烦了!收海椒,宰海椒,腌海椒,封油,,,要一个对年才好得到,但是鱼海椒真是香啊!炒鱼香肉丝,那真是地道的很啊!
站在甘国清师父身边的小弟子王刚,将师傅所讲述的这种技艺,深深的埋藏于胸。
鱼香肉丝里边曾经真的有鱼,鱼香口味的灵魂便是用川式红椒腌渍的鱼香辣酱!鱼香辣酱就是鱼香口味之魂!
然而这种方法腌酱耗时整年,会让餐厅成本徒增。
渐渐地这种泡红椒的技法失传了。
鱼香辣酱再没有人制作起来,
鱼香的地道本味也渐渐消失……
人们品尝不到鱼味鲜美的鱼香肉丝,也逐渐忘记了地道的鱼香味。
但是王刚不在乎,他要复原出地道鱼香肉丝的本味来!
02
美食的背后,是匠人对极致的不断追求
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作品,拥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对自己的作品不负责任,任凭质量不好的食物流通到市面上,只会被看成是匠人之耻。
坚持做好一件事,从选料开始就把它做到极致。
因为对于原材料极致的追求,王刚去了四川眉山的王沟水库,只为寻找当地最好的野生土鲫鱼,作为制酱的原材料。
应季的二荆条辣椒,只要最饱满的,最好的;辅料的藿香也只选一株的顶端。
正是这样严苛的选料标准,才为鱼香辣酱的复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3
传统工艺的背后,是匠人在时间中积累,在岁月中沉淀
追求手工的匠人们,懂得大自然赋予时间的含义,懂得美味必须耐得住寂寞,历经时间的等待。
一层辣椒,一层鱼,腌渍6个月,80天,四川的6种原料沉淀过后,还需封入当地的小榨菜籽油,封坛再80天,方才充分成熟;
60天的等待,方成鱼香肉丝之魂——鱼香辣酱。
每一口,都溢满了时间的韵味。
在这3年中,整整天,王刚一直重复着尝试复原鱼香辣酱,以求成功。
他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努力达到巅峰,但在过程中,却没有人知道巅峰在哪里……
终于,岁月给了他最好的礼物,王刚终于复原成功了鱼香辣酱,完成了对师傅的致敬!
同时,他的鱼香辣酱,还拿到了国家认证的标准文件。获得国家认定的首个:鱼风味辣椒酱标准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在眉州东坡的门店里,品尝到这道溢满匠心的地道鱼香肉丝了。
小贴士:如何品鉴这盘地道鱼香肉丝?
看:油色清亮温润,刀工精细整齐,火候功力十足
2
品:品到的是酸、辣、甜、脆、鱼香味恰到好处
3
留:齿颊留香,回味无穷,巴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