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史晓露
随着近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下称《规划》)出台,川渝两地“十四五”时期的农业合作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清晰的路线图。
川渝地域相接、气候相近、农业主导产业相似,农业带如何布局?重点任务有哪些?两地如何从竞争走向合作,发挥1+12的效应?为此,记者采访了两地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农业专家,力图找到蓝图变现实的方法和指引。
农业带如何布局?
串点连线、连线成片、连片成带
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规划范围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范围保持一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等29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在此区域内,《规划》提出,要构建“一轴三带四区”空间格局,其中“一轴”,即建设成渝主轴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带”包括沿长江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带、沿嘉陵江现代高效特色农业转型发展示范带、渝遂绵现代高效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四区”包括重庆主城都市区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渝东北川东北现代农业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这一布局既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布局,也综合考虑两地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和潜力。”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与农业园区处副处长孙先勇介绍,农业呈现依山傍水的特点,农业带建设重点要将沿线、沿江、沿界毗邻地区串联起来,不再各自为政,最终目的是串点连线、连线成片、连片成带,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能够在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共生、品牌共兴。
从建设方向看,规划充分体现了成渝特色。“现代、高效、特色精准定位了农业带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是为成渝地区量身打造。”四川省农科院院长牟锦毅说,“现代”就是要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以高标准示范园区为引领;“高效”就是要通过打造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就是在产业布局上充分体现川渝农业特色。
“粮油、生猪、柑橘就是两地优势特色产业。”牟锦毅说,内江隆昌市与重庆荣昌区共建的“双昌”合作园,就立足粮油和生猪产业,打造现代畜牧业高地。而在柑橘方面,以安岳、潼南和大足为代表的柠檬产业,是全国最大的柠檬产业带,《规划》已明确提出,要加强川渝毗邻地区柠檬产业区域合作,打造安岳潼南大足优质柠檬产业区。
重点任务有哪些?
共建合作园区,化“对手”为“队友”
虽然优势特色明显,但两地农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相对过剩与结构性短缺问题交替出现,农业产业特而不优等问题突出。”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指出。
找准差距补短板。《规划》明确了七个方面的35项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拓展农产品市场、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推进长江上游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资源要素保障水平。
“重点任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家任务,二是合作事项。”孙先勇介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业带建设首先要承载国家任务,因此头两项任务就是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打造国家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
在合作事项方面,则把园区作为载体,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农业合作新机制、新模式。
一方面要共建“国字号”示范区。《规划》提出,两地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共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等。“这既是中央要求,也是地方需求。”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生猪为例,四川的种猪核心育种群、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全国农业领域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已经落户重庆,两地有种源优势和科研基础,打好种业翻身仗关。
其二,要在合作园区上进行探索。《规划》提出,全力支持成渝主轴、川东北渝东北、川南渝西等毗邻区地区围绕主导产业,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环节优势互补,联合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样板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样板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区。到年,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园区(示范区)50个左右。
“只有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和壁垒,协调两地的资源要素合理配置,而不是各自为政,共同做大做强产业,才能发挥1+12的效应。”牟锦毅说。
针对共同短板,两地还要化“对手”为“队友”。“针对农产品区域和季节性过剩问题,要补齐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短板,”牟锦毅注意到,规划已经提出,要打造农产品加工万亿级支柱产业。具体措施包括,引进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科研机构落户成渝地区或设立分中心,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直供基地和精深加工园区,共同推进粮油、肉制品、调味品、菌类、水果、优质白酒、林竹产品、蚕桑产品等川渝特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发展。
针对冷链物流短板,《规划》提出,要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引导和扶持建立一批跨区域性的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冷链仓储可以起到‘蓄水池’作用,实现淡储旺供,错峰销售,确保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牟锦毅说。
最后,还要合力拓展农产品市场。《规划》提出,要联合打造“川菜渝味”等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巴味渝珍”“天府龙芽”“天府菜油”“永川秀芽”“自然贡品”“涪城麦冬”等特色品牌,联合举办中国天府(四川)田园农业博览会和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展会活动,携手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跨区域合作,要注意构建区域内部的农业分工体系,错位发展,一起把蛋糕做大,同时结合东西部协作战略,参与全国市场竞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余协中说。
下一步如何推进?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和工作专班
在园区共建方面,跨省合作已经开始。今年6月初,作为特色农业带的“先手棋”,川渝两省市已明确,整合、构建3个跨省农业合作园区,包括达州市开江县和重庆市梁平县(稻渔园区)、内江市隆昌市和重庆荣昌区(生猪和粮油园区)、资阳市安岳县与重庆大足区(粮食和中药材园区),探索涉农产业合作新模式。
“利用已有园区跨省整合,强于‘另起炉灶’,避免重复建设,最终提高项目设施使用效率。”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川渝6地的合作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不过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磨合。“两地在涉农政策、考核机制等方面还有诸多差异。”孙先勇说,跨省统筹还涉及农业、发改、商务、中医药、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关键要解决多头管理问题。
“目前已经开始探索。”余协中介绍,在园区协同管理方面,正在探索成立由两地区县分管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合作示范园区联合领导小组,同时组建合作园区管委会,主抓园区规划和产业发展,两地政府平台公司还可以成立合资公司,负责专业化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
为推进规划实施,《规划》已明确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健全推进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强化农业执法保障、加强督促考核。据悉,农业农村部、四川省政府、重庆市政府建立部省市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联席会议机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推进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共建相关重大问题。川渝两省市分管领导牵头,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协调会议,落实部省市联席会议安排部署。此外,由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共同组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推进工作专班,落实专人具体抓落实。建立两地相关市(区、县)重大项目协同推进工作专班,推进项目落地见效。
两地还将共同制定农业带建设年度任务清单,推进农业带建设事项化、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并将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
“政府做规划,市场‘唱主角’。”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创新合作模式方面,两地将共同组建农业投资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筹集建设资金,统筹用于区域内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建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