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里的人在拼命向前奔跑我们听到了三江新区的号子声”
——“年知名作家宜宾三江新区”文化采风座谈会举行
5月31日下午,“年知名作家宜宾三江新区”文化采风座谈会在三江新区举行。
此次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名知名作家,深入走访了三江新区老工业基地、历史文化遗址、港口码头、项目建设现场、大学城科创城和重点企业等,搜集了新区产业、科创、文化等各方面大量素材,并通过与新区干部群众交流互动,了解新区人的所思所想和期待等。
09:44宜宾三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刘建在致辞时说,近年来,三江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殷实的产业基础、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热度不减的产业招引,广阔的发展前景,让新区人很有底气。乘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三江新区锚定了“到年,GDP突破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突破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50万人,建成长江上游沿江第三个国家级新区”的奋斗目标。
刘建表示,经济在发展,精神文化内核也要丰满起来,物质和精神两条腿走路,才能更加行稳致远。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通过汲取各位作家的智慧和妙笔,让新区的精神力量多一点,新区的文化力量更多一点。
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剑冰:
“刻不容缓只争朝夕”是三江新区的号子
一朵花有一朵花的芬芳,一座城也有一座城的“性格”,来到宜宾三江新区,感觉这儿的每一个人都在冲刺,哪怕是一棵草、一朵花、一个挖掘机、一个装载机,都在拼命向上、向前,拼命负重、争分夺秒。
宜宾三江新区“性格”鲜明,其第一个性格是“拼命向上”。同行有记者介绍说,“三江新区,大到标志性建筑,小到一条路,一不留神就变了样。”此行,我对三江新区刻不容缓的发展速度也深有感触,这座城和城里的人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他们争分夺秒,拼命奔跑,就像参加一场快速赛跑,快得根本停不住脚。
宜宾三江新区的第二个性格是“麻辣肯干”。我是中原人,中原的大街小巷都飘满川菜的香味,那种麻与辣让人感觉刺激。三江新区也如川菜一般“麻辣”“热火”“有滋味”——宜宾港作业现场、凯翼汽车生产线上热火朝天的干劲,无不体现着这一点。
宜宾三江新区的第三个性格是“求贤若渴”。顺着岷江、金沙江走,岷江的号子、金沙江的号子,汇合在一起,变成了长江的号子,三江的号子合在一起,越来越激烈,一起奔向海洋;这个号子是一种“召唤之音”,召唤优秀人才到宜宾实现理想、尽展抱负,“嫁”在这里,“娶”在这里,为这片火热的土地贡献青春的力量。
“刻不容缓,只争朝夕”,这就是三江新区的号子,我觉得这个号子,我走了,还会响在我的耳边;变脸、麻辣烫,这些都会在我的生活中,在我的生命当中得到感应。
《天津文学》杂志主编张映勤:
三江人敢为人先、高效创新的精神让人惊叹
宜宾这座城市虽然是第一次来,但是久闻大名、心生向往。过去是因为五粮液,这一次是来感受、见证三江新区的发展。
从成都来的路上,四川经济日报社总编辑李银昭讲述了他对宜宾三江新区认识发生的变化,宜宾不仅是过去人们心目中的著名酒城,更是充满活力、蓄势待发的新型城市。我深有同感,尤其是通过这两天的参观,让我切身感受到三江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大学城、科创城、产业城,从无到有,遍地开花,城市变化,日新月异,这一切成就都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完成的,宜宾速度、宜宾模式让我震惊。
采风路上,这儿的人讲,去年新区的路还是坑洼不平的土路,今天已经变成了宽阔平坦的通衢大道,宜宾三江人敢为人先、不断进取、高效创新的精神难能可贵,让人惊叹。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个词:躺平。以我的理解,就是对一切都采取无所谓、不求上进、不负责任的消极态度。躺平透谢出社会转型期一种不正常的世态人心,其实不仅仅局限于年轻人。现在不少人对工作、对事业得过且过、安于现状。而在三江新区,我看到了另一面,积极的、奋发的、上进的、创业的正能量,这里的干部群众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这么短的时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正是他们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结果,短短的两天时间,我感受到他们身上传递出的精神与力量。
一个地区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还需要文化的同步发展。文化是促使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我们灵魂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就是精神、就是文化。这次举办的采风活动本身就是文化建设思路的创新。三江新区经济能够实现腾飞、创造奇迹,文化上假以时日,必会让人刮目相看!
《四川作家》报主编、四川省作协创研室主任、一级作家马平:
期待看到三江新区一往无前的姿态
5月30日,站在白塔山头,我发了一条朋友圈,配了一张三江汇流的照片,并写下这样一句话:金沙江,邀岷江,相汇在此起长江。这也让我想起《卜算子》中的一句话:“君住长江头。”在我看来,三江新区的地缘优势就在于这个“长江头”,这对于三江新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三江相汇这样的现象在全国很多,但“长江头”却只有一个,长江经济带从这里起航。
白居易有两句诗:“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恰好,对于宜宾、对于三江新区来说,水和竹是最鲜明的两个特征。宜宾港代表水,以水会友,将西部物资运向全球;宜宾同时是“中国竹都”,以竹为师,又赋予宜宾人谦逊上进之心。有竹有水,这是蜀南大地被赋予的宝贵资源,需要好好利用和保护起来。
关于对文化、对建筑、对资源的保护,这两天听的故事也不少,不管是玫瑰书院,还是花费巨大精力保护下来的古树,都可以看出三江新区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态度。我曾经给竹海写过一个四川竹琴《竹宴》,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一饮一啄,蜜甜常思苦竹味。”我想说的是,创业难,没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是干不成什么事的。我希望这样的精神能够保持下去,让我们看到三江新区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姿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
成都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蒋蓝:
三江新区的古道文化挖掘出来会非常出彩
我是第二次来三江新区,这次看到新区完全脱胎换骨了。经济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经济越发达,文化产业也会更兴旺。
三江新区有一个很重要且独特的文化,那就是古道文化,它是陆路的蜀滇古道和水路的三江古道的结合体。
蜀滇古道有两条,一条从成都过雅安到昆明,另一条从成都经宜宾僰道、乌蒙山区到昆明,这是古代南向出川最重要的两条通道。年,有一批西方传教士从越南河内到成都,不是坐船,而是一路从陆路走到宜宾,再到成都。
而水路的三江古道,我推荐任宗泽老先生晚年写的唯一一本书——《川江烟波路》,这本书中记录了很多非常重要的资料,比如说身毒(Yuandu)文化等,这些很出彩的古文化,目前在岷江、金沙江、长江(川江段)的沿岸地区还能找到,而三江新区作为蜀滇古道和三江水路古道的中转地,很多元素都是最适合融合集纳到一起的。
建议创建三江古道文博馆,收集或复刻图片、实物等,再加上文创产品开发,如特色服装、文具、编织品等,就可以很出彩。不管是对三江新区商业人士,还是对文化学者的研究来说,都会产生强烈的地缘文化共鸣,这种层面的价值是巨大的。
作家、经济学家,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始人周闻道:三点体会三点建议赠三江新区
来到宜宾三江新区,我就简要地谈三点体会和三点建议。
三点体会——
一是振奋。我长期在工业战线工作,大致了解当下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看了宜宾三江新区发展情况后,实在难抑振奋之情。这不仅因为它宏伟的规划、机塔林立的建筑工地、雄心勃勃的三江建设者等彰显的活力,更在于它特色鲜明的功能定位、指向未来的产业板块,底气十足、来势凶猛的创新动能所昭示的潜力。
二是希望。通过三江新区,我看到了宜宾巨大的发展新动能、新希望和美好前景。这种希望来自这里独特的创新驱动潜质。根据新区规划,到年,要实现生产总值(GDP)亿元。我有一个大胆设想:在未来5年可以再造半个宜宾,在未来10年可以再造一个宜宾。
三是赞叹。有了上面的振奋、希望,我没有理由不由衷地赞叹。我要强调一下,是赞叹,不是点赞。点赞太轻。
三点建议——
一是要注意产服结合、产融结合立足于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无论在园区层面,还是在企业层面,产业、产品与服务融合,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势所必须,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一环。而产融结合,则是破解园区和入园企业发展资金瓶颈的法宝。
二是要提高产文融合发展的契合度。发现、培育、提炼三江新区文化体系,构建具有三江特色的园区精神、核心价值观,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形象识别标志等。发现、发掘、创造、积淀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实现经济与文化的比肩发展。
三是建立适应新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引进、培育、壮大及风险调控规避机制。
作家、《青年作家》副主编卢一萍: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
三江新区成立的时间虽然短,但建设场面壮观,智能终端、汽车、锂电等新兴产业发展得非常好,产教融合的模式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这是值得作家来大书特书的,但对很多作家来说,对现代工业的发展是没有表达能力的,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新区教育、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多点开花,出乎我的预料。我见过很多工业园区,但如此沉浸式地行走其间,还是第一次,给我的感受很直观,受到的震撼非常大。因为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工业新区一般都是推崇工业,注重GDP,经济发展就是一切。但三江新区很注重教育,很注重文化,注重塑造自己的灵魂,这非常难得。
工业的发展可以造福当代,但文化不仅如此,它更多的荫庇后人。汉唐文化为什么在今天仍然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就是因为它塑造了中国人的魂。人们记住汉唐的,正是灿烂的文化。再说近一点的地方,三江新区隔江对岸就是李庄,原本是个偏僻小镇,但因为抗战时期,这个只有余人的偏僻小镇,接纳了十多所内迁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在内的1.2万名师生,因此被认为,“-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
时隔80年,它显得越来越重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