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朝天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贯彻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决策部署和广元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决定,突出生态特色,坚持三化联动,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促进了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旅游景区服务升级。近三年,全区年均旅游综合收入实现60亿元以上,带动群众就业5万余人,人均增收元以上,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25.7%。
坚持品牌化打造,全面提升旅游知名度
高起点定位抓规划
紧扣建设全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定位,高质量编制了《朝天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朝天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曾家山山地康养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确立了巴蜀文化旅游经济带和生态康养旅游组团、生态休闲旅游组团、乡村品鉴旅游组团、观光体验旅游组团、蜀道文化旅游组团的“一带五组团”发展布局。
大力度保障抓扶持
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促进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成立了洞天旅游公司、曾家山旅游投资公司等投融资平台,每年财政预算安排旅游发展资金不低于万元,推动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集聚。
高标准建设抓创建
坚持大气魄谋划、大手笔招引、大力度建设,精心谋划了曾家山通用机场等75个精品文旅项目、总投资亿元。目前已招引了重庆坤武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累计实施了荣乐养生谷、原乡度假村等重点文旅项目34个、总投资余亿元,全面建成了4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朝天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曾家山先后荣获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西部养生基地等荣誉。
全方位宣传抓营销
采取节会、高铁、媒体、网络等多元化营销手段,每年举办全国性、全省性、全市性和地方性节会活动20余场次。用好用活西成高铁“朝天号”列车“移动名片”,加强与重庆、西安、成都等省内外媒体平台资源共享、链接互动,联动开展生态康养产品和精品线路宣传推介,常态化通过两微一端及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新媒体营销。
坚持精细化服务,全面提升游客满意度
建标准化服务体系
制定《曾家山地方菜系标准》《旅游住宿业标准》等8大地方规范。打造形成“曾家山菜系”,成为“川菜”的重要分支;建成4星级及以上标准酒店3家、各类民宿余家,其中,中高端精品民宿53家,“民宿管家服务”经验广泛得到业界高度评价。
建便捷化交通路网
建成城市休闲绿道3条、旅游专线9条和曾家山生态旅游环线53公里,新(改)建公路服务区和驿站3个、停车场50余个,黑石坡至曾家山旅游快速通道、七盘关至曾家山旅游扶贫公路加快建设,实现了机场、高速、景区互通互联、快进漫游。
建智慧化服务平台
投入0余万元,建成旅游大数据中心2个、旅游(集散)中心2个和咨询服务站87个,全面配套景区购票、充电桩等自助服务设施。与携程、驴妈妈、马蜂窝等平台开展旅游产品网上“一站式”服务,开发推广“云游朝天”智能服务小程序,为游客提供了导游导览、预约预订等完备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实现“一键畅游”。
建人性化服务团队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成立朝天旅游协会、乡村旅游联盟,实行旅游行业“红黑榜”制度,建立旅游志愿服务队伍余人,常态邀请专家开展培训,为游客提供多样化、人性化服务。
坚持融合化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关联度
深化农旅融合
坚持“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户变民宿”,建成全国避暑小镇4个、百里生态旅游环线5条、农旅观光体验园区19个、精品旅游村落52个、农家乐家,曾家山创建为“中国农业公园”。
深化文旅融合
持续擦亮“中子铺细石器文化、蜀道文化、民俗文化、养生文化、红色文化”五张特色文化名片,建成曾家山养生文化展览馆、中子铺全国首个细石器文化博物馆,“麻柳刺绣”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打造精品文艺演艺常态化进入景区,朝天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深化体旅融合
建成曾家山滑雪场、自驾营地、门球中心等精品体育设施,推出潜溪河漂流、山地越野、丛林穿越等运动体验活动,举办曾家山国际越野跑、国际山地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切实打造山地康养运动品牌,被评为首批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深化康旅融合
围绕建设曾家山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慢运动疗养基地,建成曾家山中医养生馆、医院和康养型民宿20余家,开发中医药膳等特色产品30余种和森林露营、瑜伽等康旅体验项目11个,创成省级森林小镇2个,“曾家山指数”成为中国亚高原避暑小镇的唯一评价体系。